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一个本质区别

现在这个世界流行的思想是“哲学”,在这一套科学体系下,把事物划分得很细致,所谓“科学”就是分科而学嘛。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有主观上的,有客观上的,还有最为重要的两个派系,一个是以意识为主的“唯心主义”,一个是以物质为主的“唯物主义”。

这是西方若干年来总结的思想,用“哲学”加以命名。话说这个“哲学”是“爱智慧”的意思,最开始来自古希腊,那时候“哲学”包含了很多意思,数学呀,物理呀等等都包含进去。近代为了更加具体的学习知识,所以单独把“思想”拎出来研究,并称之为“哲学”,有一套系统化的逻辑方法,分析事物的方法论,掌握这些知识,虽然对生活产生不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必然存在的。

但那样具体的方法能够分析出中国古代思想吗?中国古代那些思想是不是哲学,能不能用西方世界里,唯心唯物的方法去解释,这个需要搞清楚,需要没明白区别在什么地方。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王德峰教授的讲课。他对这个做出了一些解释,他用举例子的方式说明了这个问题。让国外的学者读一读《论语》,若是明白其中意思,能够体会其中意思,再来研究中国式哲学,也不迟。

有一次孔子呢和他的弟子“宰予”有一番对话。宰予有一天问他的老师孔子,你主张恢复周礼,按照周礼的话,父母如果去世是要服丧三年的,宰予问“这三年是不是太长了?能不能短一点。”孔子对这个问题没有正面回答,中国人的智慧就在这里,不会主动给你答案,要让你自己去思考,这样你才能“自悟”。孔子反问,假如你的父母去世,要你服丧三年,你吃得好,穿得好,你心安还是不心安呢?宰予回答说“我心安呐。”孔子说“如果你觉得心安的话你就不必服丧了。”

宰予得到这个答案就走了,他刚走孔子就忍不住说了一句话“予之不仁也”就是说“宰予”这个人不仁呀!这段对话非常简单,人人都能明白。王德峰教授请那个国外学者读一读,如果能够读懂可以研究中国哲学,读不懂也就不要再研究中国哲学了。这段话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关键就是那个“仁”。

孔子是主张“仁义礼”的,当然现在很多人觉“老实人”不是个好名词咯。

那个国外学者过了一阵子来找王德峰教授,教授心中一喜,知道有希望。他说,你叫我读这一段,我蛮有感悟的,太有意思了。原来孔子在论语这本书当中,虽然在不同的场合,但所表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关于什么是“仁”,孔子说的那个“仁”不是概念上的“仁”,不是头脑里面的知识,是在“心安还是不安”里,而“心安和不安”是什么呢?是生命情感。孔子说讲的“真理”,不是理念上的知识,而是“生命情感”的体验,这个才是根本。

中国的哲学,严格上讲不是哲学,是“道学”。而“道”就是一切生命情感的源头活水,在这里面产生源源不断的能量。我们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