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是中国古代著作之一,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中学时也学过甚至背过《论语》的部分经典段落,论语中的哲理需要我们用时间来感受与思考,每一次读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开始温故知新。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解释: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我们生活中就应该学思结合,在学习的同时进行思考,断不可学而不思,或者一味的胡思乱想。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
解释: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哪管白天还是黑夜都不会停止。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越长大,越觉得自己的时间过得飞快,对于时间的思考和感受,是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有,直至今日,我们仍然不能对时间这种哲学上的问题进行解释,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眼前的时光,努力前行。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解释: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学习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我们应当主动学习,主动复习,才能对知识有着更好的理解。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就加以改正。
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
解释: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大丈夫一言既出,无论如何都要履行自己的诺言。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
解释: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没有信用是我们最大的危险,讲究信用在当今社会更加显得重要,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做的无信行为一旦被曝光,我们可能会一辈子,一事无成,寸步难行。
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
解释: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
解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这也是所谓君子行的端,做得正,不做不仁不义的事。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
解释: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这是学习中十分高效的一种方法。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解释: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知道冬天哪种树木还挺拔常青,我们就必须要到冬天才能知道。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解释: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解释:知道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1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篇》解释: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1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篇》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15、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篇》
解释: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深思熟虑之后再做事,往往比莽撞的直接去做要好得多。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篇》解释: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学生从不倦怠。
关于论语的小知识: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便是北宋政治家赵普对论语的评价。可以看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