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周,走近周公,探秘中国礼仪文化的源

最近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无一例外的都把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指向西周,指向周公。好奇心驱使我立刻前往西周探个究竟。走进西周,我的目光掠过周武王,看到了武王身后的周公。再掠过周成王,在成王身后又看到了周公。周公,这正是我要寻找的重要人物,中国礼仪文化的先驱。首先我们简单认识一下周公。周公,本名姬旦,出生在距今多年前的商朝末期,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人尊称其为周公。周公一生辅佐武王和成王。尤其是成王继位时尚且年幼,周公为教育成王尽快成长,让自己的儿子做成王的伴读。每当成王犯了错误,周公就痛心的暴打自己的儿子。因为周公是臣子,做臣子的怎么能打国王呢?周公一边痛打儿子,一边谆谆教导成王,要牢记先王创业之劳,要知民疾苦,勤于政事,不能贪图享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周朝家国政权长治久安。。。从这件小事我们就能看出,周公此人是何等的品质高尚!为使周朝家国安久,又是何等的殚精竭虑啊!若要细数周公姬旦的忠良之事,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故在此略过。我们进入主题,来看看周公到底做了什么,以至被后人誉为中国礼仪文化的先驱。要说周公与礼仪文化,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熟悉的“四书五经”。这其中的“五经”其实最早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之所以成了《五经》,是因为《乐》已失传。《六经》中的《礼》和《乐》正是出自周公之手。虽然后人对于到底出自谁手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礼》中的道德规范和制度,以及《乐》中关于乐礼的详细规矩制度,多由周公亲自制定。具体来说是在成王六年,也就是公元前年由周公制定的。后人将周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称为“制礼作乐”,公认是周公开创了礼乐文化的先河。周公开创的礼乐文化,被后人称为周礼。后来经由崇尚周礼、崇拜周公的孔子等一些先儒们的传承,不但成为了儒家经典,更最终使中国演变成了礼仪之邦。周公“制礼作乐”被世代公认为是他一生的主要功绩之一。那么他所开创的礼乐文化,其内容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周公建立了一套制度。这套制度涉及了政治、法律、经济、礼仪以及教育、祭祀和乐舞等各个方面。《礼》包括朝会时用的宾礼制度,出师时用的军礼制度,宴饮时用的嘉礼制度,祭祀时用的吉礼制度,丧葬时用的凶礼制度。而《乐》是礼仪活动时伴奏的背景舞乐。从《礼》中所记载的礼仪内容来看,程式化和格式化的内容较多,显得有些繁杂冗长。但是有些礼仪制度,不但在多年前的彼时,甚至在当今,也是非常让人击掌赞叹的。比如,针对男青年冠礼中的礼仪,这对于男青年成年以后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都是大有益处的。还有相见之礼中的礼尚往来和谦让,以及饮酒礼中的尊贤敬老,这些实际是社会交往中的公平原则和公德规范。这些礼仪由三千多年前的古人周公制定,不禁让人啧啧赞叹不已。一般公认的说法是,周公所创的礼乐制度实际是一套详细全面的治国方略。它的本质是“经国家”(即有助于经营治理国家),“定社稷”(即有助于江山社稷的安定久长),“序民人”(即有助于人民遵守秩序,养成文明好习惯),“利后嗣”(即有利于子孙千秋后代)。介绍到这里,我眼前的周公形象是光辉又高大的。都说人无完人,而我认为周公简直就可称为完人,我从他身上也找不出什么毛病了。虽然有人说,周公制礼是在商礼的基础之上,我想来也应如此。但探秘到此,我还是愿意承认中国礼仪文化的源头在此,在西周,在周公姬旦。向周公致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