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维护周礼的孔子,为何终究是得不到

一、话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在周成王和周康王的大力发展下,西周进入了“成康之治”之盛世。可老话说的好,物极必反。昏庸的周懿王继位后,政治日益腐败,致使西周的国势不断衰落,就连外族西戎,都敢屡次进攻周王朝。

(1)而面对外族袭扰的局面,周懿王领导的周王朝,竟然是无动于衷,不思进取,仅是被迫将都城迁犬丘。最终,许多诸侯国都对周王朝的做法,颇有微词,并认为周王朝已经大不如从前,纷纷发展自己的实力。

(2)自此,周王朝不仅要面对,外部的恶劣环境,还要面对日趋危险的内部矛盾。显然,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内外交困”。

二、周王朝对外的示弱,让彼时的诸侯国,都发现了周王朝迅速衰败的迹象。最终,各诸侯国已然不再像之前那样,去尊重周王朝了。也就是说,周王朝对各分封的诸侯国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迅速地减弱,早就是没有威信了。

(1)至周厉王前后,因为更先进农具的普及,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诸侯国内的土地私有化趋势日趋严重。如此一来,各诸侯国的经济实力愈发强大。再加上,厉王时期,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连连战乱不说,还企图封住国人之口,不让谈论国家政事。最终,在百姓苦不堪言,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忍无可忍,发动了暴动。

(2)很显然,国人暴动,对周王室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不仅是颜面无存,更重要的是,王权面临巨大的衰落和挑战。最终,周王室所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待到周宣王时期,周王室所控制的土地,已经不足千亩。井田制岌岌可危,王室所控制的土地面积,已然比不上很多大的诸侯国了。

(3)换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你周王室已经没有啥经济实力了,也就无法压制住,实力愈发强大的诸侯国了。其结局显而易见,各诸侯国,特别是大的诸侯国,已然不再听周王室的号令了。

(4)在周王室已成摆设的前提下,周礼也就无法正常运转,各诸侯国僭越周礼的举动也就愈发增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乐崩坏”。

三、公元前年,犬戎和申侯联手杀死了周幽王,这可以说是杀死和斩断了,周王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也正式意味着,周王室真正的名存实亡了。

(1)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的开始则基本意味着,各诸侯大国将取代周王室,成为历史主角了。

(2)而这一过程,被其中的一个诸侯国--鲁国,称呼为春秋时期。而鲁国的孔子,也正是处于这一时期,算是基本见证了,周王室的全部衰败过程。

四、话说孔子其人,乃是周王朝,一个没落贵族的后代,其从小接受的教育,显然就是周礼之文化。故而,孔子很是崇拜周礼的制定者--周公旦,并认为其是圣人,以其为偶像,并努力学习之。

(1)也就是说,孔子从小就是在周礼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是周礼的坚定支持者。而当孔子基本见证了周王朝的衰败,见证了周礼之“礼崩乐坏”,显然是接受不了的。

(2)于是乎,他肯定想要维护周礼,四处奔走疾呼,经过了一番努力之后,虽是弄出了一些涟漪,却始终都是徒劳,最终,发出那句著名的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五、话说,孔子那么维护周礼,可谓是毕其一生,可为什么却总是徒劳呢?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彼时的孔子,大肆崇拜、崇尚、维护和宣扬周礼,是在违背历史潮流,所以很难成功。那么,春秋时期的孔子,违背了那些历史潮流呢,我们不妨来简单梳理一番。

(1)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之前强大的控制上万亩土地的周王朝,所控制的土地已经严重缩减,甚至连千亩都不到,实力和影响力可谓严重下降。已然无法号令,各诸侯国了,对各诸侯国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下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a.各诸侯国,特别是那些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的,大的和较大的诸侯国,其实力早就和周王朝不相上下,或是超过了周王朝,甚至是远超周王朝。按照实力决定一切来说话,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就不可能再听,周王朝的调遣和安排了。显然,春秋时周王朝,早就名存实亡了,成为了各强大诸侯国,争霸的附庸工具。

b.显然,在周王朝已然严重衰败,失去对各分封诸侯国的控制权的历史大环境、大潮流下。不管孔子如何地去宣扬和维护周礼,都是徒劳的,都是不会真正被各诸侯国所认同和真正支持的。这是为何呢?只因,在各诸侯国看来,正所谓“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周王朝早就腐朽不堪,早就该被能者取代了。

c.在这种不可逆的历史大潮流下,孔子却大肆宣扬和维护,曾经的周王朝的正统的礼制象征--周礼,你这不是在打各诸侯国的脸吗?不是明摆着,说各诸侯国是乱臣贼子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不待见孔子,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2)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因为周王朝早就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都在忙于争霸或吞并其他小的诸侯国,亦或是忙于反吞并。所以彼时的各诸侯国,都在想方设法进行变法和改革,以增强自身国家的实力。

a.在这历史潮流下,显然法家思想,甚至是墨家思想,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强化国家或使得国家强大起来。一时间,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b.显然,在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的前提下,孔子大力宣扬和维护的周礼之儒家思想,也是并不符合历史潮流!

c.很明显,孔子所宣扬的周礼,是周王朝取得绝对的政权后,社会出于相对稳定的时期才施行的。孔子借鉴周礼,而形成的儒家之的“仁、义、礼”思想体系,显然是更适合在国家取得政权后,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社会环境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推行。

d.说得再直白一点,儒家思想适合在相对的盛世施行,并不适用乱世!而乱世,强有力的法家等思想,显然更实用。

六、虽然,春秋时代的圣人孔子,因为大力崇尚和维护周礼,选择了逆流而上,违反了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最终是碰了一鼻子灰,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否定孔子是有过人和伟大之处的。

(1)客观来说,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儒学之“仁、义、礼”之道德思想体系,对于治理和平时期、盛世国家而言,是有大作用的,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学说和政治学说。

(2)孔子之后,“仁、义、礼”等思想,经过后续的大儒,以及儒家子弟们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最终,儒学在西汉及后续封建王朝,成为了官学,成为了主流社会思潮,就是最好的证明。

(3)当然了,儒学自西汉以后,虽成为了官学,成为了社会主流思潮,但其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和坎坷的,这个我们以后再说。但是这些曲折和坎坷,并不能真正地影响和阻碍,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和儒学之伟大。

(4)但是,有一点,我们也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即孔子、儒家、儒学,总体上固然很伟大,但是他们有时也会,违反历史发展规律和潮流。

a.比如春秋时期,法家思想盛行,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命都没了,都活不下去了,国家还谈何“仁、义、礼”呢?

b.显然春秋之乱世时期,法家等能快速增强国家实力的思潮,更符合历史潮流。而孔子却大肆宣扬周礼,弘扬儒家“仁、义、礼”等思想,相对来说,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