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观音菩萨到长安寻找取经人,暂时住在哪一位守护神家里了呢?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城市或一方土地的守护神呢?《水浒传》中,李师师说李逵长得像土地庙的小鬼,为何土地庙里会有判官和小鬼?《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谁长得像灶王爷?
在希腊神话中,一些重要的城邦往往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如雅典的守护神是雅典娜,而雅典城内的守护神还有提修斯,雅典郊区法勒龙地区的守护神是英雄法勒罗斯。此外,一些家族又有自己家族的守护神,等等。与之相似,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中,也有类似的城邦、乡村以及家庭守护者。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释道,实际上民间还有“第四空间”,即民俗信仰。在民间的日常生活中,步步都离不开对各路神仙的膜拜,而且往往都是寻求“多重保险”,如除了“福禄寿喜财”以及与科举有关的魁星、文昌等某方面的“专职”神仙,人们还信奉一些空间上的“区域”保护神。人们认为一座城池有城隍爷,是城市的守护神;一方土地有土地公,负责保佑乡村平安,等等。
《西游记》第八回写观音奉旨上长安:
他与木吒离了此处,一直东来,不一日就到了长安大唐国。敛雾收云,师徒们变作两个疥癞游僧,入长安城里,竟不觉天晚。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进,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那土地又急跑报与城隍、社令及满长安各庙神祇,都知是菩萨,参见告道:“菩萨,恕众神接迟之罪。”菩萨道:“汝等不可走漏消息。我奉佛旨,特来此处寻访取经人。借你庙宇,权住几日,待访着真僧即回。”众神各归本处,把个土地赶到城隍庙里暂住,他师徒们隐遁真形。观音菩萨到了长安暂时住在了土地庙,而土地去了城隍那里暂住。
清代传教士绘,城隍。城隍身边有牛头,台阶下有白无常,可见城隍不仅是阳间城市的保护神,也是鬼魂的管理者。
城隍
城隍这个词本指的是防守城池的护城河,后来成了城市守护神的称呼。城隍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神职。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中有“城隍神”条,对城隍信仰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城隍信仰始于六朝,唐宋以后,得到普遍祭祀。城隍如同人间的郡县长官,根据城市级别大小,分成不同的等级,如有省会大城市一级的都城隍,有市一级的府城隍,还有县一级的县城隍,等等。
《西游记》第三十七回写唐僧到了宝林寺,乌鸡国真国王的鬼魂给他托梦伸冤,说他的拜把子兄弟把他害死,推到了井里,变作了他的模样,坐了他的江山。国王说那妖怪“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这里提到的是都城隍。第五十六回,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强盗,唐僧不满,对着强盗的尸体念经,说他们的魂魄要去告状,就去告孙悟空,而孙大圣也对强盗们的坟堆说:
尽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孙实是不怕: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那里去告!清末周培春绘,城隍爷。图上题写:“此是城隍爷,手拿佛牌布,清明时军民奉祭。”
这里提到了府县城隍,而且城隍是与东岳天齐并列的,这是因为城隍不仅是阳间城市的保护神,也是鬼魂的管理者,与东岳大帝的职责差不多。《西游记》中说唐僧的父亲陈光蕊被刘洪打死,抛入江中,尸体被龙王手下巡海夜叉发现了,龙王想问问怎么回事,于是“差夜叉径往洪州城隍、土地处投下,要取秀才魂魄来,救他的性命。城隍、土地遂唤小鬼把陈光蕊的魂魄交付与夜叉去”。西安有座城隍庙,是朱元璋在位时期修建的,其中城隍神位于大殿正中,两边是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这体现的正是城隍管理鬼魂的职责。可见《西游记》虽是小说,却往往有着现实的民俗依据。
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城隍呢?《聊斋志异》中有一篇《考城隍》,写两个秀才在活着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被抓到一个地方参加考试,到了那地方,见到很多考官,但都不认识,只认得关老爷。考题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其中一个秀才考得不错,答的是:“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意思是说,有的人故意做好事,虽然做了好事,但不应该奖励他;有的人不小心做了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但不应该惩罚他。考官们看了他的答案之后,都交口称赞,于是就想让他当某个城市的城隍。这个秀才知道后吓了一跳,哭求说自己家有老母需要照顾,后经查,原来他还有九年阳寿,于是经关老爷开恩,他又在人间活了九年,最终才赴任做了某地城隍。
《考城隍》,清代石印本《聊斋志异图咏》。城隍也要通过考试来选拔。
在古人的观念中,要想做城隍,必须是死后。城隍作为一个城邦的守护神,必须做到公正严明的审判。有才华而正直的人,死后可以通过考试成为城隍,另外,历史上的贤达或儒家典范也能选为城隍,如苏州城隍为战国的春申君黄歇,杭州城隍为文天祥,柳州城隍为柳宗元,南昌城隍为灌婴,等等。各个地区的城隍也可以更换,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说文天祥曾做过北京的城隍,而一个姓白的人做过苏州的城隍,杭州的城隍最近也换了人,“天下城隍名号不一。世传燕都城隍为文丞相,苏州城隍姓白,杭州城隍即胡总制,近更周御史”。
在一些地区,城隍爷还有“老伴儿”——城隍奶奶。这与人们对土地公的民间信仰有点相像,宋以前只有土地公,宋以后有了土地婆。
土地神
土地公信仰源于上古时期的“社神”崇拜。《说文解字》说:“社,地主也。”《周礼》说:“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之所宜木。”在秦汉以前,社神的地位极高,但大约从南北朝开始,土地神的地位越来越卑微。明清时期,人们往往认为土地公是乡下或者郊区的守护神,是最基层的地仙,而因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土地庙也最为多见。《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孙悟空变的那个庙就是土地庙。
清人绘《西游记》,孙悟空变成了土地庙。
在《西游记》中,土地公的出场也极多,如有作为特殊区域守护神的土地公,像蟠桃园的土地、火焰山的土地。有给孙悟空送信帮忙的土地,如遇到红孩儿的时候,孙悟空就把附近的山神、土地叫出来,众神向他介绍说:“上告大圣,此山唤做六百里钻头号山。我等是十里一山神,十里一土地,共该三十名山神,三十名土地。”也有跟孙悟空捣乱的土地,如在车迟国,孙悟空与虎力大仙比砍头,当孙悟空的头落在地上的时候,虎力大仙暗暗把土地叫出来,对他说:“将人头扯住,待我赢了和尚,奏了国王,与你把小祠堂盖作大庙宇,泥塑像改作正金身。”结果土地真的听了他的话,还好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又变出一颗头颅来。
在《西游记》中,土地是个不起眼的小神,但在民间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土地庙和土地公信仰在乡村极为多见。这是因为土地神不仅是地方的守护神,俗语称“土地灵,则虎豹不入境”,还是财神之一,这源于土能生金生财的观念。不仅如此,人们又称土地为福德正神,凡是考试、求福、求吉利的事情,他都能管。此外,民间还认为,人死之后,也要先去土地庙报到,所以土地庙又有着主管人生死的职责。
《水浒传》中宋江等人见到李师师,“李师师便问道:‘这汉是谁?恰像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众人都笑。李逵不省得他说。宋江答道:‘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李师师把李逵比作土地庙里的小鬼。土地庙里还有判官和小鬼,一方面这正反映了民间认为土地庙有管生死等职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间对阴间神鬼的供奉。除了个别地区,判官、阎罗王一般没有专门供奉的寺庙,有的判官被安排在土地庙里,有的阎罗王和城隍或者东岳大帝共享香火。
清末周培春绘,土地爷。图上题写:“此是土地爷,手拄拐杖,人人供之。”
什么人能做土地神呢?晋朝干宝《搜神记》中说一个叫“蒋子文”的自称为土地神,这大概是最早的土地公。后来各地往往将对当地有功的人死后奉为土地神,或称其为土地公,如岳飞被看作是杭州太学一带的土地神,韩愈被看作是清代翰林院一带的土地神,等等。本地的乡贤死后被人们奉为土地,所谓“乡村之老而公直者死为之”,等等。还有一些土地往往随地命名,如花园土地、青苗土地。
总的来看,土地神形象的发展有一个历史的演变,最初是直接对着大地祭祀,后来用土堆、石块、树木、木桩代表,最后演变为某个人,以人形代表。天公地母,土地生养万物,所以土地神最初是女的,同样从社神发展出的后土娘娘就是女性。大概因为受到人世间乡绅文化的影响,一方土地往往由有威望的男性长者负责主持公道,于是土地神就变成了白眉毛、白胡子的老头形象。
灶王爷
在民间的空间区域神信仰中,除了一方有一方的土地神,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守护神,一家又有“一家之主”,即灶王爷。传说最早的灶神为炎帝,《淮南子》曰:“炎帝作火,而死为灶。”后来又有不同的人做了灶神,如南朝《荆楚岁时记》说灶神叫苏吉利,唐代《酉阳杂俎》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说灶神是姓张名单,字子郭,等等。
清末周培春绘,灶王爷。图上题写:“此是灶王爷,人人供之。”
对于灶神的祭祀应该很早。《论语·八佾》记载:“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奥”是地位尊贵的祭祀,而“灶”虽不如“奥”地位高,但灶神主管饮食,有实权,所以有一天王孙贾问孔子,是不是与其讨好尊贵的“奥”,不如讨好当事的“灶”,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谓的“县官不如现管”之意。孔子认为这样说不对,如果得罪了上天,就没有地方可以祈祷了,“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得罪了“老大”,你即便尊敬手下人又有什么用呢。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灶王爷不仅是负责火灶的灶神,是一家的保护神,同时也是上天派下来的监察神,负责记录自己所在人家一年的所作所为。每年到了一定日子,就会上天去报告这一家人的情况,人们当然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从后世这种信仰来看,人们确实应该“媚于灶”。
清人绘,送灶王爷之图。图上题写:“此中国送灶之图,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期。……”
和其他神祇不一样,人们把灶王爷当成了“自己人”,还可以跟他开玩笑。民间习俗,每年腊月二十三要祭灶(一些地区为二十四或二十五)。民谚曰:“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人们往往在这一天,用糖粘在灶上,祭祀灶王爷,希望能用麦芽糖粘住他的嘴巴,不让他乱说。《西游记》中,沙和尚大概脸很黑,长得很像灶王爷,所以第八十八回,众人到了玉华王府,众官见了沙僧之后都叫道:“灶君!灶君!”在这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收了三位王子做徒弟。
灶王爷也是有等级的,有家里的灶王爷,还有一个地方统管各家各户的总灶王爷。北京的皂君庙(原来叫灶君庙)即是明清时期供奉都灶王的,现在还残留一块碑,记载了灶王爷的来历:
灶神之说,尝见于庄子。而孟夏祭灶,礼经具有明文。盖灶之由来旧矣!民间庖厨之地,例设神位。尊之曰:东厨司命。三伏之月,率三祀焉。至岁暮,则飨以牲醪而送之,俗谓之:醉司命。至正月则迎之,饧箫粥鼓,诗人每著于篇什,而专祠则阙如也。清代董诰绘《黄羊祀灶》。《后汉书》记载,汉宣帝时,一个叫阴子方的看见了灶神后,杀了黄羊祭祀灶神,从此好运连连。于是,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鲁迅有诗曰:“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总之,在西方的希腊神话中,有其城邦守护神,而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城邦守护神往往是“多重保险”,从一座城,一方土,到一个家族都有神仙负责保佑。而在家里,除了这些区域守护神,人们又可以供着关二爷,贴着钟馗门神,或者刻上“姜太公在此”,等等。这些民间信仰,虽然有一些源于封建迷信,但却又深深影响了古代的建筑、绘画、文学以及风俗习惯,它们也是考察地方文化的一种符号依托。
(本文摘自《符号里的中国》,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拟,原题为《城隍爷、土地公与灶王爷:地域守护神》)
推荐阅读:
神秘三星堆:原始信仰中的动植物符号
从中元节中读懂古人的日常
符号里的中国
《符号里的中国》(作者赵运涛先生签名钤印)
(统筹:陆藜;编辑:白昕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