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是国学大师,一生狂傲,为何却敬重没

杜月笙靠混黑社会起家,在旧上海混得风生水起,算得上是当时只手遮天的土皇帝了。虽说有钱了,但杜月笙却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杜月笙剧照)原来,杜月笙从小没机会读书,没什么文化,很向往读书人的那种风度和气质,所以,他总是着一袭知识分子爱穿的长衫,手上把玩着一把折扇。乍一看,杜月笙还真有一点读书人的模样。杜月笙对文人雅士分外敬重,喜好与他们结交。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不光著作等身,人还特别狂狷,常常对时政畅所欲言。被他骂的权贵更是数不胜数,哪怕到了民国,孙文、蒋介石这些领袖亦被他骂过。由于他敢做敢当,在文人雅士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照理,章太炎这么一个狂傲的人,是不会和没什么文化,又是流氓的杜月笙搅和在一起的。可他偏偏和杜月笙交情很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说到章太炎的侄子了。章太炎的侄子因为上海法租界的一处房产,和人起了纠纷。对方有钱有势,蛮不讲理。章太炎的侄子无奈,只得请章太炎出面。章太炎本以为以他的身份,再加上他的能言善辩,对方一定会买他的账。谁知道对方行事粗鲁,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这下章太炎也没办法了。就在此时,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给杜月笙写封信,请杜月笙帮忙解决。章太炎答应了。(章太炎旧照)杜月笙对章太炎的名气早有耳闻,一直苦于没有机会认识。收到章太炎的来信后,激动万分,立刻调动人脉关系,替章太炎的侄子解决纠纷问题,最后调解到双方满意。把事情圆满处理后,他又马不停蹄赶到苏州去拜访章太炎,把事情结果告诉了章太炎,让章太炎放心。和章太炎聊了些闲话,便告辞离去了。临走时,他还不忘悄悄将一张2千块的支票压在茶杯下。杜月笙的做法无疑顾全了章太炎的面子,因此让他心生感佩,认为杜月笙并非传统的黑社会头子,反而很有古代豪侠的风骨。攀上交情后,杜月笙和章太炎互相有了走动。有一次,两人在闲聊时,章太炎问起他名字的来历。当时,杜月笙还叫“杜月生”。他告诉章太炎,他出生在7月15那天,月亮正好升起的时候,所以他父亲便给他起名“月生”。章太炎听了思索了一会才说,这个名字好虽好,但不够儒雅,如果不嫌弃,我替你再改个字如何?杜月笙没想到有这个荣幸,高兴坏了,马上点头说,一切都凭先生作主。章太炎一笑,蘸着茶水在桌上比划着说,杜先生不如改名“杜镛”,字“月笙”。杜月笙看了半天,由于文化不高,并不明白章太炎为何要用这几个字。章太炎见他茫然,便向他解释说,《周礼》谓“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为镛,镛者功也。故取名为镛,字月笙。杜月笙虽然听不太明白,但他还是起身给章太炎鞠了个躬,说他以后就叫杜镛了。从那以后,他才把“杜月生”改为“杜月笙”。不过无论他走到哪里,他最喜欢的,还是别人称他为“杜先生”。这个称呼,就像称呼那种很有文化的人一样。(杜家祠堂落成盛景)杜月笙是个有心人,他在和章太炎来往的过程中,看出章太炎虽被人推崇,但生活并不宽裕。于是,每月让人准时给他送去银票,以接济他的生活。对于杜月笙的的帮助,章太炎也是泰然受之,从未向他表示过感谢。年6月10日,杜月笙在老家浦东高桥镇老家修建的杜家祠堂建成。杜月笙在建成典礼上,请了许多社会名流和军政显要,据说有头有脸的人物来了约五六千人之多,场面极为浩大。章太炎也在受邀之列,一向不肯与俗人为伍的他,由于感叹杜月笙的为人,竟一反常态,亲自为他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在文章中,章太炎追根溯源提到了古代杜姓文人异士若干,因此让杜月笙的出身,顿时蒙上了一层世代书香的气息。无形中,这又给杜月笙增添了若干光芒,愈发让他有了名士风度。众人从此后,也就不好再说他是社会哥出身了。(参考史料《杜月笙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