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早期文明,到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现代生活,酒一直活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从原始时代自然发酵的果酒被认识开始,到现代品类齐全的酒进入千家万户,酒文化逐渐成为华夏文明中最热情、最衬托氛围的一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诗三百”谈到酒的一共55篇,“酒”字出现了63处,不光写酒的篇幅占比大,而且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诸如酿酒的原料与工艺、贵族饮酒场合、饮酒常用器具等,在《诗经》当中都有涉猎到。
这些诗篇从政治面貌、封建道德、人文礼制、人们的情感等为出发点,呈现了一幅精彩无比的文化画卷,对后人的借鉴参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诗经》里的酒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1、《诗经》年代是如何酿酒的?
《诗经·周颂·丰年》里说:“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意思是年景好的时候,小米和稻子装满了一座座粮仓。用新收获的粮食酿成香甜的美酒,先敬奉给祖先享用。
早在《诗经》年代,我国的酿酒技术就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礼记》中对于酿酒的过程是这样描述的:
“秫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
选择原料要仔细、淘洗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干净。发酵的时间要掌握好、酿酒用的水要干醇。发酵用的容器要精良,酿酒时的火候要适当。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诗经》年代人们都喝什么酒?
虽然都是粮食酿造的,但酒圈也有自己的档次高低之分,根据原材料、制作时长的差别,不同阶级饮用不同的酒。
《周礼·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这三种酒都是祭祀时用的酒,但针对不同群体,制造工艺也大不相同。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间内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是当时最好的酒。
除此之外,酒还根据适用人群分为了清酒、旨酒和酾酒等十多种。
周人最是崇拜先祖,会用品质上乘的酒来举行祭祀活动。例如:《小雅·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用满杯清酒和红色公牛来作为贡品祭祀先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清酒稍次一等的就是贵族宴请用的旨酒。如先秦诗歌《凫鹥》:“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饮,无有后艰。”意思美酒清醇甘甜,烤肉香酥美味希望受祭的神灵好好享用,能够庇佑大家。《小雅·桑扈》:“兕觥其觩(qiú),旨酒思柔”,意思是用弯曲的牛角酒杯来装香甜醇厚的美酒。
底层劳动人民喝的酒叫“酾酒”,如《小雅·鹿鸣》:“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意思是经过一天艰苦的伐木劳动之后,干活的人就会喝上一份过滤过的酒,来缓解疲劳。
3、《诗经》年代人们喝酒的礼仪有哪些?
受到“礼仪之邦”的影响,饮酒行为也被纳入了礼仪的范畴,在古代早期就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饮酒礼仪规范。
而这种文化从《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这篇中可以窥见一斑: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抑抑”。
客人谦让有序落座,一个个温文尔雅恭谨庄严,保持低调的形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经·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宴会开始后,主人酌酒向宾客献酒,宾客则回敬主人。“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这里的黄耇就是年长者的意思,尊老敬长,其乐融融。
当然古人饮酒也讲究节制,“三爵不识,矧敢多又”,所谓的“三爵”就是献也、酬也、酢也。三爵为限,不敢贪多。
可以说用一句“无酒不成礼”才能概括《诗经》、《周礼》等典籍中一系列礼仪活动和酒的关系。饮酒,能消愁解闷、能肝胆相照、能调节气氛,能表情达意、能益寿延年、能广交朋友……酒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更是一条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