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皇帝的庙号谥号年号是什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很多人接触历史书或者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皇帝的年号、庙号以及谥号还有本来的姓名等称谓,对于这些复杂的称谓不甚了解,知其意,方可顺其理,这样才能更好理解相关历史片段。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出现了数百位皇帝,无数的王侯将相,这些历史重要人物都会有尊称,你会惊奇的发现,皇帝有谥号,但是有的大臣和王爷甚至嫔妃女子也有谥号,不同朝代对于皇帝的习惯称谓也有所差异,其中关乎对个人生命体的最终评价,所以古人对此相当重视。皇帝庙号、年号、谥号的区别庙号、谥号、年号、姓名的定义一、庙号庙号起源于商朝,主要是指君王死后,修建专门的庙堂永远祭祀帝王灵位供后人缅怀时候的称呼,在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地都有庙号的存在。每个皇帝都自称天子,都建立专用庙宇,数代之后肯定泛滥,所以皇子皇孙会把当朝历代先皇的庙宇合并在一起,称之为“祧”,这样方便后代帝王的祭祀流程,将列祖列宗整合在一个太庙,祭拜供奉更为便利。皇帝的宗庙也称为太庙,其中历朝历代有功劳的皇亲国戚或者有特殊功劳的大臣都可以配享太庙,这是作为臣子死后最尊贵的荣耀。庙号起于商朝,周朝一度废止,秦始皇更是将庙号和谥号同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均由后人定夺,这样就形成了“子议父、臣议君”的情况,在古代有悖忠孝的观点。到了西汉再度被沿用,隋朝以前,并不是每一位帝王都有庙号,但是唐朝以后,几乎所有的帝王均享有庙号,直至民国才完全废止庙号。《孔子家语·庙制》记载曰:“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所以,打江山,开国拓疆,建立王朝者一般庙号带“祖”字,而守江山,有德行,巩固并发扬光大的皇帝庙号通常带“宗”字,例如唐高祖、唐太宗、明太祖、明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等。庙号的选字一般为一至两个,褒贬不一,还是很有讲究的,大概意思如下: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一般都是平定叛乱,扩展疆域,动用武力,稳定天下;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参照宋朝和明朝;仁宗、孝宗、睿宗被指仁爱孝顺的贤主;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肃宗有中兴之意却失败;宪宗、宣宗、景宗有功有过;宁宗专指皇帝懦弱;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高宗由盛转衰;玄宗、真宗、理宗、道宗为人好玄虚;文宗文弱无能;武宗偏好武力;度宗、定宗、顺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惠宗治国无方,江山残破;僖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特指命运不佳的末代之君。明朝皇帝列表二、谥号谥号专指人死后,后人对其给予的评价,字数长短因为朝代和人物不同来定义,古代帝王驾崩之后,后继之君会对先皇盖棺定论,用一些简单的字来评价先皇帝一生功过是非。谥号不仅仅皇帝可以有,王侯将相宾妃公主等重要人物死后都可以拟定谥号。《周礼》记载:“小丧赐谥。”这里的小丧,就是指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记载:“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这里可以看出,谥号主要是用来评价一个人一生的行为、功劳、品德、性格等属性的。皇帝的谥号一般是后继之君会同大臣商议拟定,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皇帝追赠,或者由遗民上谥,例如崇祯帝,或者民间团体拟定,例如宣统帝。王公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礼官)主持,在皇帝或者掌权者(例如慈溪太后)同意的情况下赐谥。谥号分类: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2.平谥:如:怀、悼、愍、哀、闵、冲、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3.恶谥,如:厉、灵、幽、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注意事项:古代逝者为大,用恶谥对死者进行批评,这是不被人接受的,所以北宋立下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字数谥号的字数,从最初一个字开始,发展到后来二十多个字,分水岭就是从武则天开始,她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美誉之词,而且是自己给本人作谥的先河,明朝皇帝谥号十六字,清朝皇帝谥号达二十二字,读起来都有点绕口。谥号的等级划分森严,君和臣的谥号区别非常大,每一个用字都需要反复推敲考究,有特定的规则,每一个字都定义好了,不可以随意解释和解读。清朝皇帝列表三、年号年号是汉武帝刘彻首创,始创年号为建元,是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表示年份时间),在古代中国以及东亚文化圈的其他国家都有使用,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国(令和)依然在使用。年号一般都是新登基的帝王发起,西汉至元朝的皇帝年号更改较为频繁,但凡有祥瑞之兆或者内战外敌等重大事件,都会更改年号,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皇帝几乎都是一世一个年号,被称为“一世一元”,所以明清皇帝都是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例如,永乐大帝、万历帝、康熙帝、乾隆帝等。《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此后,古人把记录某个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更换年号(或帝王纪年时代改称元年)叫做“改元”。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古代朝鲜和琉球等藩国都曾经使用天朝的年代,例如崇祯的年代被朝鲜使用了余年。此外年号也常被刻在古代钱币上,例如顺治通宝、光绪通宝等。自绘明朝万历皇帝四:皇帝姓名皇帝的姓名就是按照家谱顺序来取名的,皇家的家谱被称为“玉牒”,和其它人一样,一般都是其皇帝的父亲或者爷爷取名的,等到了某位皇子继位之后,为了避讳,其他落选的皇子将会把和皇帝相同的字改掉,例如:雍正帝即位后,所有皇子的名字“胤”改成了“允”字,十三阿哥除外,一般情况下,所有的臣民都需要避讳皇帝的名字。五,总结对比和分析综上所述,谥号和庙号都是皇帝死后,后人拟定的,年号是皇帝生前登基第一年拟定的,姓名就是皇帝出生后,皇族长辈给取得名字。后人对皇帝的称呼,也是为了方便,例如明清两代一世一元,年号都是两个字,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谥号以前很简短,例如汉朝时期,就用谥号来称呼,后来越来越长,也就没有使用谥号了。参考文献:《孔子家语·庙制》《周礼》《逸周书·谥法解》《史记·孝武本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