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解说文稿从今天起,我们翻开《古文观止》,从先秦部分开始阅读,向着这段险峻崎岖的春季古文学习之旅进发。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先秦古文是文言文发展演变的源头,在深入学习了去年秋季的58集《古文观止》赏读课程后,我相信,同学们在阅读先秦作品时会有更深入和丰富的体会。好了,今天以及接下来的三天时间,我们将共同学习《古文观止》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首先,请大家翻开书本,和我一起朗读原文。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左传·宣公二十年》中,晋国贵族栾武子回忆,敌人楚国自从攻克庸国以来,国君有非常强的忧患意识,时刻反省自己,认识到“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于是“戒惧之不可以怠”,告诫士卒“胜之不可保”。当时有箴言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所以栾武子认为楚人不可谓之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是说,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这样就不会缺少衣食。只有勤于劳作,才能富足,天经地义。这是朴实无华的道理,古代是,现代社会也是。
类似这样令我们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智慧之语在《左传》中还有很多。《左传》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体系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基本以《春秋》为线索展开,重点在于通过记载春秋具体史实来解释《春秋》。它在西汉时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东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后世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年),记载了鲁国二百五十九年的历史。
《左传》记载的社会阶层空前广阔,记录了王侯、卿大夫、陪臣以及商贾、卜祝、乐师、史官、妾媵、家臣、刺客等各个阶层的活动。《左传》以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争霸事件贯穿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生动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与波澜壮阔的历史角逐。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了鲁国“三桓”、齐国田氏、晋国韩、赵、魏三家这样的大夫与国君的矛盾,刻画了郑国子产、晋国叔向等有远见卓识的政治改革家,又深刻揭示了春秋之变的发生发展。
有人说:“读《左传》就像看电视剧,情节峰回路转,人物角色鲜明。《左传》向你呈现出各种角色命运的起起落落,而且《左传》所描绘的时空跨度非常广大,让你在几人之后看到前人一些做法的结果,从而对前人的做法进行检验。让你不得不叹服世事自有因果。”还有人感叹:“《左传》书写了春秋时期那么多战役,每场战役作者居然都能细致的分析战争的起因,又能像拍好莱坞大片般扣人心弦的描绘出战争的经过,从组织部署到攻杀战守,从执行计划到应对突发事件,从前线到后勤,从内政到外交,从己方视角到对方视角,最后还能完整交代战后的影响,而且作者描写的每次战争都呈现出其独特的意义,完全没有雷同,实在不可思议!”
你看,这就是《左传》的魅力。提到这本书,我们都会想起历史上另外一位传奇人物——武圣关羽。大家都熟悉的关羽“夜读《春秋》”这个画面其实是被后人塑造出来的,是为凸显他的忠义,而据正史记载,关公实际上爱读的是《左传》。而杀死关羽的吴国名将吕蒙,本来没什么文化,孙权于是就为吕蒙开了个简化版的书单:《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左传》在专业的兵书之后,而在其他历史书之前,地位很微妙。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的好:“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孙子》相当于基本理论,而《左传》记录的是一篇篇详实的战例。这就好像我们在做教学时,只看理论书是不够,还要进行案例探讨。清朝学者李元春甚至评论说:“孙吴所言空言也,左氏所言验之于事者也。”
爱好《左传》的将军历史上屡见不鲜,最著名的人物要数西晋名将杜预,他是西晋结束三分天下,统一中国的重要功臣。杜预人称杜武库,这是形容他学识渊博,胸中就像机器猫的口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杜预非常喜爱《左传》,还为《左传》作注,写成一部《春秋左传集解》,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左传》注本,唐朝官修科举教科书,《左传》部分用的底本就是杜预的注本,连诗圣杜甫也标榜自己是杜预的十三世孙。建立汉赵政权的匈奴人刘渊,最喜欢读的书是《左传》《孙子》《吴子》,这是明确把《左传》与最著名的兵书并列。
如此看来,关羽爱读《左传》虽是事实,却是当时武将中普遍流行的事情,相当于当今人人都要在抖音、快手中去露个脸。名将们为何如此爱好《左传》呢?汉朝官学权威刘向梳理过《左传》在汉朝以前的师承脉络:左丘明传曾申,曾申传吴起,吴起传给儿子吴期。古籍成书往往不是成于一时一人,所以这位大军事家吴起很可能在编撰《左传》的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我们今天处在和平时代,当然不会怀着军事目的来读《左传》,但《左传》对我们的意义可能会比对上述这些名将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从历史角度理解中华传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具有源头意义的经典。中国古代典籍常具有多重的意义,尤其经书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本源,是中国人文精神之所在。群经中当属《左传》的面向最为多元,兼具经学、史学、文学的价值,像写出《史记》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出《资治通鉴》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他们都继承了《左传》的写作手法。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问题都可从《左传》里边看出症结所在,如果你对人事的应对进退感兴趣,《左传》的案例绝大部分都是中央级的,学习这些政治家的言行举止,你会了解人处在真实的社会里,如何既能不卑不亢,又能顺势而为的成就事情。
《左传》是反映春秋时期社会风貌的一部百科全书。《左传》所依据的文献非常广泛,据楚国的申叔时说,太子要攻读的文献除了《春秋》和《语》之外,还有《世》《令》《诗》《礼》《故志》《训典》等书,《左传》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这些流行于东周时代的书。另外,《左传》中还能看到其中人物引用了《周志》《周制》《周秩官》《周书》《郑书》《商书》《夏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以及各国《春秋》等,取材范围囊括了王室档案、诸侯国史等一切存在的文献资料。中国上古时代礼仪风俗、典章制度、道德规范、天象历法、历史故事、神话宗教、前贤言语、古代典籍等均有广泛的涉及,许多被现代的考古资料证实成为传世文献中最可靠的记载。《左传》不但记载春秋史,而且大量引证了古代文献史实,兼顾西周时期部分事实、夏商时代及其以前的古史传说。这些文献史实许多都在后代的流传过程中亡佚或者走样,所以《左传》恰恰是后代历史学家了解古代的一手资料,也是古史辨伪的重要根据,其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东晋经学家范宁在《谷梁传·序》中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所谓“艳而富”就是在说《左传》的叙事生动而丰富。而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南宋大儒朱熹则说:“左氏史学,事详而理差,公谷经学,理精而事误。”都是在称赞《左传》在叙事上面的出彩之处。所以,谁说了解中华文化一定要咀嚼那些难啃的大道理?《左传》就非常适合喜欢听故事的你!
说到《左传》的第一位作者鲁国史官左丘明,他可是另外一位更有名的大人物——孔子的好朋友喔!唐太宗时期,奉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而站在孔子旁边配享先师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颜回,一个就是左丘明!而《左传》正是对孔子所作的《春秋》的诠释,所以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左传》是不可不读的“辅导书”。例如我们都知道孔子极力想要恢复周礼,可是《论语》中对于什么是周礼,礼崩乐坏究竟是怎样的状态,着墨并不多,而《左传》中直接讨论礼节的部分就有四百多处,它提到的“礼”有些是周礼,有些是在周礼基础上改革的礼,还在具体的事件中探讨怎样合乎礼,怎样是违背礼,甚至连日本的武士道都可一路追溯到《左传》,因为要知道,古代有修养的人即便打仗都要遵循一整套优雅的贵族礼仪,否则只是村民械斗。《左传》对礼的大量叙述使得我们对礼的作用和意义有着更清晰的了解。
例如在《周郑交质》篇中,郑国的第二代国君郑武公与第三代国君郑庄公均为周平王的卿士,相当于周朝的执政官,却常打着天子的旗号为郑国谋取各种利益,周平王实在看不下去,开始有撤换卿士的想法,郑庄公知道后问周平王是否真有这种想法,周平王却出于对郑庄公的忌惮而立刻否认。不仅如此,郑庄公还和周平王互相送自己的儿子到对方身边作为人质,以表示“合作的诚意”,这相当于把周平王降格为诸侯的地位。这对一个王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从这些具体的事件中,我们能更清楚了解孔子所置身的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也就更能理解孔子并不是在宣扬什么“封建礼教”,而是想力挽狂澜,通过恢复周礼来挽救日益混乱的社会。通过《左传》,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先秦儒学既勇猛刚健、足智多谋又进退有节的风貌!
严鼎中学语文荣誉出品
文稿
严鼎
音频
严鼎
音乐总监
曾力佳
排版
张金香
统筹
孟滕玲张金香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