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字加入蓝氏大家庭
热点推荐:
▼
《蓝氏宣传片》献给全球万蓝家人,蓝家人顶起!
本文转载自南方+,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有院就有门,门上就有匾。”客家匾额文化已有余年的历史。上千年来,梅州地区大大小小的匾额以其特有的魅力,彰显着客家传统文化的力量。
客家匾额既是人文风景,更是历史印记。它用沧桑的字迹展示昔日的荣光,它与地方文化血肉相连,它用苍劲的外形隐喻客家人的情怀和精神,为这片土地增添几分神韵。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匾额文化,早在年,梅州就建立了国内文博系统首家专题匾额馆,收集散落民间的匾额,成为展示厚重客家文化的新窗口。“传统文化是当地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挖掘匾额文化中的深刻内涵,有助于丰富现代精神文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客家博物馆研究部人员郭新志说。
渊源
历经两千余年的沉淀与打磨
匾额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最常见的装饰物,一般悬挂在门楣与檐顶之间,亦常见于厅堂之上,或见于亭台水榭,功能不尽相同,反映了建筑的名称和性质,是人们用来表达喜好、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形式。可以说,匾额是中国古典文化一个灵动的缩影,是建筑物的灵魂和眼睛。
“在梅州客家地区,匾额资源丰富,尤其在一些古村落,匾额俯拾皆是。”郭新志说,客家作为中原南迁至此的衣冠士族,保留着士大夫崇文重教的传统,一代代地启蒙与传承,如春风化雨,将荒蛮之地浸润于周礼雅致的教化里。加上梅州人文日甚,特别是清朝,社会各阶层皆重科举,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匾额。
客家匾额习俗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之际,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块瑰宝。匾额简称为匾,古代“匾”写作“扁”。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匾额特点为字字珠玑,一般二字、三字、四字。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也有石质雕刻的。不论木质或石质的,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寓意深远,措词文雅,书法遒劲有力。
匾额在宋代文化艺术和商业经济都极为发达的背景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无论在民间还是官方,匾额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无论是官方文献还是文人儒士的文集、笔记关于匾额的记载颇多。据介绍,在地方官员广泛制匾的同时,皇帝对门额题字的内容也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