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又叫四九城,4和9是怎么来的,

在林语堂经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京华烟云》中,牛素云曾经说“姚家的产业,在四九城里可算得上是数得着的”,意思是姚家在北京城内算得上是很有钱的人家。

其实,在很多反映老北京生活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听见一种说法“四九城”,人们常用“四九城”代指北京,那么北京城为什么又叫四九城?

4和9又分别都是怎么来的呢?

“四九城”的“四”的含义演变

“四九城”的“四”,含义经过了较为漫长的演变。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四九城”的“四”,最初是指北京皇城的四座城门。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这时的北京城就建有内城、皇城、宫城(即紫禁城)三重城墙。

而皇城,就是介于外城和皇宫之间的一道城墙,它在整个城市防御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皇城内包裹着皇帝直接居住地——皇宫(紫禁城),为其直接提供保护;

另一方面,皇城内建有社稷庙、太庙、六部机关等大量中央朝廷管输和皇宫服务设施,可以说是实打实的的帝国中枢。

此外,皇城还把这些帝国中枢机构和外城内一般的首都居民隔绝开来,保证了国家最高机关的安全。这时皇城的四座城门分别为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都保持着内城-皇城-宫城的三重城垣格局。显然,此时人们不会轻易把和生活关系不大的皇城四门挂在嘴边,因此,“四九城”的四,此时应该不是指皇城四门。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年),明朝政府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开始修建北京外城,但最终由于财力有限,只完成了南城部分的修建,形成了北京独特的“凸”字形城市格局和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四重城墙体系,并维持了近四百年。

显然,人们不会轻易以自己那么,“四九城”中的“四”是否是指北京的四重城墙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四重城墙中的最后一重是皇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显然不会有人拿皇帝所居住的皇宫随口乱说,因此“四九城”中的“四”是别有所值的,具体来说,这个“四九城”的“四”出现的可以说非常晚,而且,指的既不是城墙,也不是城门,而是北京城市内部的分区。

具体来说,清朝灭亡后,皇城城墙因长期破败,无人修缮,已经开始日渐破败,所以不论是皇城四门还是北京的四重城墙,其物质实体都已经开始逐渐消失。

而与此同时,引入近代城市管理理念的北洋政府开始在首都北京尝试分区管理,内政部把北京内城划分为东西北三城区,加上南边外城的南城,一共四个城区,覆盖了除故宫外北京城墙内的全部面积,而这东西南北四城,才是北京“四九城”说法中“四”的由来。

“四九城”说法中“九”的由来

中国古代,九被认为是最大的阳数。历来就有“九五之尊”“九重城阙”的说法。

而《周礼考工记》更是明确规定了理想中的天子之都,应当建有九门,因此,历朝历代的首都,除了因山川河流等地形因素制约以外,都尽量开辟九门,以求符合《考工记》的规定要求。

北京城墙也不例外,最开始,北京内城就设置有九座城门,分别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西直门、东直门、安定门、朝阳门。

其中,朝阳门用来运粮食,阜成门用来运煤,崇文门主要走客商,德胜门用来大军出征,安定门用来迎接出征归来的军队,西直门运水,宣武门则是运送死囚的通道,而正阳门由于是最中央的南门,地位特殊,只允许皇帝通行。

所以“四九城”中的“九”,这时就是指内城的九座城门。在嘉靖年间南城建立后,北京城又有了内外城之别,而外城建筑有七座城门。

清朝入关后,实行民族隔绝的政策,迁出北京内城的汉族居民,把满洲八旗分为八个区域安置在皇城外围的内城,用来保卫皇帝的安全。

而汉族官员、平民和贩夫走卒等“下等人”,则一律迁居到外城的南城居住,久而久之,形成了“北京南城”这一富有民俗特色的地域。而南城居民,由于其政治、经济地位的“低贱”,在北京的城市社会生活中,天然的成为了被歧视的一方。

因此“四九城”中的“九”,在表示内城九门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优越感。

北京城被叫做“四九城”的原因

前面已经讲到了“四九城”中“四”和“九”的由来。“四”由皇城四门演变为民国时期的北京四城区,而“九”则一直是指内城的九门。

自清以来,内城多居住达官贵人,因此他们常用“九城”自矜,突显自己的身份尊贵。而在民国成立后,四城区的设置又使得北京人有了“四城”的说法,因此,内城的达官贵人们便以“四九城”指代整个北京城,久而久之,这种说法也就传开了,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普遍的对北京城的一种称呼。

从“四九城”说法的来源也可见,这个说法本身是产生于距今天较近的民国时期,所以,在今天的部分影视剧中,描写生活在清朝时期的人物以“四九城”称呼北京城的情节是错误的。

“四九城”在今天的范围,大致就是北京二环内的东城、西城两区,也就是北京城墙内的区域。而在今天,“四九城”的含义已经拓展到用来指整个北京市区的范围。

虽然城墙、城门多数已经不在,但这种从城池而诞生的说法不但保留至今,还因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焕发了新的生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