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末代皇帝赏赐权臣的时候,往往会赏“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更有甚者会加赐九锡”,似乎是一个潜规则,一旦加赐九锡似乎真的就国将不国了,这是真的么?
西汉末年,王莽被汉平帝刘衎赐九锡,之后便篡位称帝,建立新朝;
东汉末年,曹操被汉献帝刘协赐九锡,之后其子曹丕便篡位称帝;
曹魏末年,司马懿、司马昭父子都被曹魏皇帝赐九锡,之后他们的子孙司马炎便篡位称帝。
这似乎是所有加赐九锡的臣子最后的归宿——谋权篡位。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九锡的魔力还是什么?九锡到底是什么?
一、九锡的历史
九锡,锡同赐字;故而九锡也叫九赐,是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赏赐给有殊勋之臣子的九种礼器。
九为阳数之极,九锡之谓渊源于宗周九命,萌芽于西汉之末,规范于曹魏,而兴盛于两晋南北朝,历隋唐直迄于五代十国,而自两宋以降,随着儒学的三纲五常的发展和皇权的不断加强声势不再,最终杳然无踪。
1、九锡之礼雏形于“九命作伯”,这一说法详见于《周礼》
《周礼》卷一八《春官·大宗伯》云:“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
2、元朔元年(前)十一月武帝发布进贤诏后,有司奏议九锡,随后燕人博士韩婴所作《韩诗外传》再一次明确了这一点:
《韩诗外传》卷八第十三章云: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谓之“九锡”也。诗曰:“厘尔圭瓒,秬鬯一卣。”
3、东汉班固于章帝建初四年白虎观会议后,所作《白虎通》又一次提及这一点,书卷七《考黜》有《九锡》章:
《礼》说九锡,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虎贲、鈇钺、弓矢、秬鬯,皆随其德,可行而次。能安民者赐车马,能富民者赐衣服,能和民者赐乐则,民众多者赐朱户,能进善者赐纳陛,能退恶者赐虎贲,能诛有罪者赐鈇钺,能征不义者赐弓矢,孝道备者赐秬鬯。以先后与施行之次自不相踰,相为本末然。安民然后富足,富足而后乐,乐而后众,乃多贤,多贤乃能进善,进善乃能退恶,退恶乃能断刑。内能正已,外能正人,内外行备,孝道乃生。
二、九锡的构成
一般意义上的九锡是: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鈇钺,九锡秬鬯。
1、车马:指金车大辂(lù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
玄牡(指古代祭天地用的黑色公牛,此处则指黑色公马)二驷,即黑马八匹。天子赐车马,表彰德行高尚的人。
2、衣服:指衮冕之服和赤舄(xì)。衮冕是古代皇帝及大臣参加重大活动时穿的礼服和礼冠,赤舄是天子和诸侯穿的鞋子。
天子赐衣服,表彰能安定人民的人。
3、秬鬯:古代一种以黑黍和郁金酿造的香酒,用于祭祀和赏赐诸侯。天子赐秬鬯,表彰有孝道的人。
4、朱户:指红漆的大门。古代富贵之家也通常将大门漆红,但和天子赏赐的朱户有些区别。天子赐朱户,表彰拥有民众多的人。
5、纳陛:特制的台阶。有两种不具体的说法,一是能隐藏登阶人身体的台阶,二是阶级平缓的台阶。天子赐纳陛,表彰能进善言或贤才的人。
6、弓矢: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天子赐弓矢,表彰能征讨不义的人。
7、虎贲:古代称皇宫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虎贲三百人,守门之军。天子赐虎贲,表彰能除退奸恶的人。
8、斧钺:上古两种相似的兵器,代表刑罚、杀戮,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天子赐斧钺,表彰能诛杀罪者的人。
9、乐县:乐悬,指制定和校正音律的工具。天子赐乐县,表彰使人民安和快乐的人。
三、九锡人物
《汉书·王莽传上》载,王莽为篡夺汉室,让富平侯张纯等人逼迫皇太后为他加九锡。其受绿韍衮冕衣裳,瑒琫瑒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旂九旒,皮弁素积,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矢,左建朱钺,右建金戚,甲胄、具,秬鬯二卣,圭瓒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贲三百人,家令丞各一人”。
在这以后,魏晋南北朝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前,都加九锡,成为例行公事。
不过说到底,皇权暗弱之时,其实不论是否授予九锡之礼,皇室的统治都岌岌可危了,像曹操之余汉室、司马炎之于曹魏;九锡之礼不过是将暗室的谋划先一步曝光罢了!
不过,这九锡之礼到底还是封建王朝里皇帝最担心送出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