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进入了科技时代,除了学生和一些文字工作者之外,很多人由于平时经常使用电脑和手机,所以长时间不写字,就很容易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白字先生”,其实,科技虽好但也有谨慎使用,否则老祖宗的文化都快被大家忘没了。
比如,很多人就不会区分“州”和“洲”,那么书上提到的九州是哪九州?为何是“九州”而不是“九洲”呢?有区别吗?
很简单的两个汉字,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傻傻搞不清楚,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什么是“九州”
“九州”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尚书·禹贡》,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这“九州”就是古代中国的代称,从汉代起则成为了汉族地区的代称,故此古人又称其为“汉地九州”。
当然,《尔雅》和《周礼》中也有不同的记载,比如,《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但却没有徐州和梁州。
相传“九州”的说法源于大禹治水,当时,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黄帝创“九州”。
“九州”中的“九”一般都认为是虚指,当然,也有记载:“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这个词可以解释为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原因就是古代水患十分严重,一旦发洪水之后不仅会破坏山川菏泽,而且还会摧毁古代先民们的家园。
直到“九州”经过不断演化,最终定格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时,才最终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直至现代社会,依然以“九州”作为华夏大地的统称,只不过现在早已经是一个虚指罢了。
《淮南子·地形训》中,曾对“九洲”作为了解释:“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泲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二、“州”字何意
“州”读作,这个汉字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记载,由于“州”的形象类似于,水中的一小块陆地,所以后来才被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被“洲”字所替代。
从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都以“州”为行政区划。
可见“州”字的本意,其实和“九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指代具体的行政区域,此时早已经和水中的小块陆地关系不大了。
三、“洲”字释义
“洲”的读音也是,可见和“州”属于同音字,而且二者的字形也十分类似,只是差了一个“三点水”而已。但“洲”的区域或范围就比较广泛了,除了泛指大陆之外还指代其附属岛屿。
比如,大家熟知的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等,则都是以“洲”冠名。
而“洲”字还有一个解释,就是“河流中由泥沙淤积而成的陆地”,比如,大家熟知的沙洲、三角洲等。虽然“洲”和“州”只差一个“氵”,但寓意和范围却相去甚远了。
另外,大家还需要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洲”还是一个姓氏,后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才改为了“周”。
这也能体现出“洲”字要比“州”更常见,而且使用频率也非常高,这也是二者的一个本质区别。
四、“州”和“洲”的区别
其实,上文已经介绍了很多有关这两个字的区别,除了代指的区域、地方,以及一个偏旁部首之外,其实,这个两个字在古代的时候,基本上都属于“通用字”,故此大家只有多了解一下二者的区别,就不容易将它们弄混了。
还有点就是“州”和“洲”,现在早已经不是常用字了,因为除了一些特定的词语之外,已经很少有人会书写这两个字了。尤其是在电脑和手机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写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结语
汉字是一种传承历史久远,又独具华夏文明魅力的文化之一,作为中国人的日常书写工具,现如今已经被很多外国人奉为瑰宝。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一些关于汉字方面的文化,这样才不至于成为一个“白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