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记者行思故宫故事知多少新华社客户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作者:田东江

来源:《品读》年第5期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元旦那天,故宫官方微博推出了一组同一角度的紫禁城新老照片对比,令网友感慨万千。

虽然历经了10个甲子,紫禁城建筑在历史与当下仍有可以契合之处。

紫禁城之得名,在于前人以紫微垣比喻皇帝的居处。紫微即天极星,位于中天,群星环拱,所谓“紫微正中”,宫禁因称紫禁。

唐戴叔伦《宫词》有“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句,说的就是这层意思。紫禁城整个都是依据前人所掌握的天文星座,以及《周礼·考工记》中设想的都城形制来布局的。那是封地在燕京(今北京)的燕王朱棣,登基为永乐皇帝后的迁都之举。

《明史·舆服志》载,永乐十八年,北京城、紫禁城的主体部分告竣。不过,今天的故宫即紫禁城已非落成时的原貌,后来的皇帝们一直在不断重建、改建和扩建,因而紫禁城的建筑史便是流动的历史,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而其营建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亦毋庸讳言。

时人认为,紫禁城营建备料以深山老林中采木为“最艰且难者”。《明史·师逵传》载,永乐四年“分遣大臣出采木。逵往湖、湘,以十万众入山辟道路,召商贾,军役得贸易,事以办”。

《古朴传》中有“采木江西”,《刘观传》中有“采木浙江”,《宋礼传》中有“取材川蜀”等等。“最艰且难”在哪里呢?如师逵在办理过程中,“颇严刻,民不堪”,至于“多从李法良为乱”,到了“官逼民反”的程度。

时之“入山一千,出山五百”说法如果算是夸张了的话,“一木下山,常损数命”恐怕就是真实写照了。不幸的是,刚刚建好的金銮宝殿次年便遭遇雷火烧毁,朱棣无奈“诏求直言”,邹缉借此在上疏中坦陈:“陛下肇建北京……工大费繁,调度甚广,冗官蚕食,耗费国储。工作之夫,动以百万,终岁供役,不得躬亲田亩以事力作。犹且征求无艺,至伐桑枣以供薪,剥桑皮以为楮。”

与此同时,“官吏横征,日甚一日。如前岁买办颜料,本非土产,动科千百。民相率敛钞,购之他所。大青一斤,价至万六千贯。及进纳,又多留难,往复展转,当须二万贯钞,而不足供一柱之用。其后既遣官采之产所,而买办犹未止。盖缘工匠多派牟利,而不顾民艰至此”。

在邹缉看来,“夫京师天下根本”,但“自营建以来,工匠小人假托威势,驱迫移徙,号令方施,庐舍已坏。孤儿寡妇哭泣叫号,仓皇暴露,莫知所适。迁移甫定,又复驱令他徒,至有三四徙不得息者。及其既去,而所空之地,经月逾时,工犹未及”。

这一切,“陛下所不知,而人民疾怨者也”。由此滋生的贪官污吏,“遍布内外,剥削及于骨髓……是以使者所至,有司公行货赂,剥下媚上,有同交易”。

载于《明史·邹缉传》中的这些痛陈,将紫禁城营建中暴露出的包括吏治在内的弊端揭示得淋漓尽致,换来的却是“书奏,不省”。然而,这已是很好的结果。

朱棣充其量只是摆了个诏求直言的姿态,“及言者多斥时政,帝不怿”,“侍读李时勉、侍讲罗汝敬俱下狱;御史郑维桓、何忠、罗通、徐瑢,给事中柯暹俱左官交阯。惟缉与主事高公望、庶吉士杨复得无罪”,这样来看,邹缉等人不是相当幸运了吗?

紫禁城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裴文中先生说:“无论是紫禁城这一古代建筑群本身,还是紫禁城内珍藏的各种文物,都是罕见的旷世之宝。”变身为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可谓凤凰涅槃。

我在20世纪80年代负笈岭南之时,每年暑假往返路过北京,故宫都是必去之地,以期从那些神话般的建筑群中,尽可能去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原标题:《紫禁城》

编辑:滕朝阳郭艳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