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的变法,一定基础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变革。
---更变礼制、更变土地交易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将三家分晋视为战国大幕的真正来临,那时候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礼制的彻底破坏。
周文王的时候,曾经制定了一套完美的礼乐制度。
说白了,那时候的礼制的作用就是划分阶级,固化等级,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法律规则。
礼乐制度
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对于殷商故地朝歌的子民采用了较为柔和的方式,仍旧用纣王儿子武庚统帅殷商遗民。
不过,为了防止武庚带领殷商遗民聚众叛乱,在殷商故地外围又下令设置三监,命令管叔、霍叔、蔡叔统治其区域,监视武庚。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继位。
武王弟弟周公旦辅政,引起了三监不满,他们联合武庚以及东部东夷部落发动叛乱。
后来,周公引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贬黜霍叔,总算暂时平定了这次的辅政带来的王朝危机。
此次叛乱结束后,周公着手制定周礼,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礼乐时代。周礼不仅包括刑法上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以温和的礼法色彩制定了一套维护封建统治的等级制度。
---吉凶军宾嘉。
其核心内容为祭祀、丧葬、军旅、朝觐盟会、婚冠喜庆各种典礼仪式。
他使西周王朝从迷信、崇拜神学的阶段,走向了礼制时代。
礼制破坏
春秋时期,礼制开始被破坏,但春秋时代各诸侯王仍旧秉持“尊王攘夷”的口号,维持着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
一直到了三家分晋,彻底开始了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周礼被完全破坏,社会的规则秩序完全荡然无存,所有各国最初变法的目的并非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图强,而是在自己的国家里重构社会秩序。
这就是变法。
公元前年,三家分晋之后的魏斯正式获得了周天子的册封,成为了魏国的建立者。
他重用李悝率先开魏国变法之先河,李悝总结各国零散法条,制定了《法经》。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成文法典,为秦汉法典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各国法典皆出于魏国。
而另一个项改革则是对于土地方面的改革。西周时期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任何情况不许买卖。
西周在建立之初,对于土地的管理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政权体系。
---井田制。
井田制将土地划分为固定的九百亩大小,中间一块为公田,其余为私田。
《孟子·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所有受领私田的奴隶,要先耕种公田,完成之后才能管理自己的私田,所有的私田仍旧归于国家所有,年老生死必须交还私田,未经王室、公室允许,土地不能随意流转买卖。
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最初发生在鲁国。
到了春秋时期,各国在土地方面皆有改革,最为重要的变法国家有鲁国、齐国、晋国、楚国。
鲁国:“初税亩”
齐国:“尽地力之教”
晋国:“作爰田”
楚国:“书土田”
这项国家的改革就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并且公开承认土地可以进行买卖,以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家财政收入。
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春秋时期,因为战乱已经开始,那时候的土地大多是围绕在王城范围内,并非我们如今遍地都为土地,可以随时耕种。
王城和王城之间有大量的无主荒地,利用民众的积极性开荒,不仅能够发展可控区域,还能够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