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记错了吗?
难道我们真的出现了记忆偏差?
难道这就是曼德拉效应吗?
最近我看到网上热议,在初中课本里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古文里,明明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怎么变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不是教材出错了。
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明明记得是斯人也,可发现现在的教材写的都是是人也。
难道我们都记错了吗?
有记者还特意向人教社进行求证,人家说了人教社出版的中学教材,自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来都是使用“天降大任于是人也”,根本没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是我们记错了。
并且人家还拿出了古籍来佐证在两篇古籍中,确实都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我打开手机输入法,结果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那么问题来了,你上学的时候学的是斯人也还是人也?
于是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查阅了有关《孟子》的古籍,终于找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我查阅的第一本是四书集注,我查阅的是明成化十六年吉府翻正统经厂本,
成化十六年也就是年,在这本书的页,写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万一是作者写错了呢,于是我查阅了四书集注,明正统时期经厂刊本,第页,写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正统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
明代闵齐伋辑刻《三经集注》中,宋代苏洵批点《孟子》两卷,
第页写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苏洵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对了,我参考的是明万历四十五年吴兴闵氏套印刊本。
我怀疑我看错了,于是查找了《开成石经》拓片,《开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开成二年完成。刻的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种儒家经典附五经文字、九经字样。
加上清代补刻的《孟子》共十三经。《开成石经》刻石现在在西安碑林可以看到。
经过我仔细的辨认,还是找到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我又找了一本叫作《四书辑释大成》的古籍,《四书辑释大成》是由元代理学家倪士毅辑释。
全书共三十六卷,其中《大学》、《中庸》各一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
《四书辑释大成》中页写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最后我找了《四书白文》,《四书白文》是明代书家姜立纲手书的。
全书共十八卷,包含儒家经典:《论语》二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孟子》十四卷,全文大字楷书,朱色句读,所以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在《四书白文》页写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那为什么我上学的时候,学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想可能当时的版本和现在的版本不一样吧,就像“远上寒山石径斜”,到底是读斜还是读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