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32)
柳宗元《溪居》赏析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柳宗元像溪居,就是傍溪而居,溪即愚溪。湖南永州境内的一条河流,在零陵注入潇水,为潇水的支流。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贬永州司马时曾于溪畔买宅而居,并为之更名为愚溪,沿用至今。柳居愚溪时,曾作《八愚诗》,诗早在唐朝时就已经散佚,刘禹锡编撰《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时已经不见,仅存《愚溪诗序》。据序,所歌诵的应是溪、泉、丘、沟、池、堂、亭和岛这些都被柳宗元命名为“愚”的周围景物和建筑。刘禹锡《伤愚溪诗引》称:“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于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可见,柳宗元离开永州后,宅即废弃荒芜。现在这里已经开发为永州著名的旅游景点,然而我没有去过,依网上旅客上传的图片看,环境幽静,风景秀美,青山绿水。
今天的愚溪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诗的内容:
“久为”二句,簪:固定发髻或冠的长针;组:系冠带用的粗的线绳。簪组义同簪缨,就是簪子和冠带,古代官吏的冠饰,常作为官和贵族的象征,是唐诗中常见的词汇。戴叔伦《送外生宋垓归饶州》:“顷因物役牵,偶逐簪组辈。”韦应物《感秋寄诸弟》:“簪组聊挂壁,焉知一世荣。”“南夷”:《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这就是古代的“九服”之说,其中夷服更在蛮服之外,所以句中“南夷”指南方极偏远的地方。这两句的意思是:以往我长期为官场的种种约束所禁锢,现在我终于有幸被贬谪到这南方极偏远的僻静之地了。
“闲依”二句,农圃,《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五不如老圃。’”则稼为农事,老农为种田之人;圃是种植蔬菜的地,为圃是种菜,老圃是种菜之人。这里的“农圃”就是种田、种菜的农民,这些人是所谓“士大夫”认为不足引以为伍的。但今天诗人已经脱离了“簪组束”,所以闲着没事就随便与他们亲近,自己也俨然一个农民了。山林客,《北堂书抄》卷一五八晋·傅玄《歌》:“鸾鹥乐山林,龙蛇安薮穴。”晋·张华《招隐诗》:“隐士托山林,遁世以保真。”则山林客即隐士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自己偶尔又仿佛一个在山林中隐居的隐士。
元人书柳宗元《梓人传》(局部)“晓耕”二句说的是自己一天的生活活动,当然也可以说是农事活动,因为作者已经俨然一个“老农”了。天刚明就出去耕地了,这时被翻到土底下的杂草还带着露珠呢。直到天黑才驾着小船回去。榜,《九章·涉江》“齐吴榜以击汰”《注》:“吴榜,船棹也;汰,水波也。”榜就是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桨,划船。看看,诗人像不像“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呢?所以,在唐代的众诗家中,前人是把韦(应物)柳(宗元)等归入陶渊明一派的。苏轼曾说:“流转海外,如逃深谷,既无与晤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苏轼文集》卷五五《与程全父十二首(十一)》)明·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三:“唐人五言古,气象宏远,惟韦应物、柳子厚。其源出于渊明,以萧散冲淡为主。”
今天的愚溪“来往”二句,乐府中有“长歌行”旧题,晋·陆机《长歌行》:“殆及岁未暮,长歌乘我闲。”这里也是以“长歌”来表现诗人此时身心两闲的自由状态。楚天,《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六:“永州,春秋及战国时,皆为楚国南境。秦并天下,属长沙郡。汉武帝析置零陵县,属荆州。”这里的“楚天”当然就是指永州的天空了。碧,天空的颜色。这两句是说:我在房舍与田畴间来来往往,连一个人也遇不到;这是难得的清闲呀,望着头顶碧蓝的天空,高歌一曲《长歌行》,这天地之间仿佛只有我一个人一样,我因此可以达到一种自由与超然的境界了。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感到无限的失落与委屈,他也曾希望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以施展其政治抱负,“遍贻朝士书言其情,众忌其才,无为用心者”。(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柳宗元》)诚如宋人周思谦《八司马论》所言:“夫行不足以取信,故君子不敢任其咎,以开其入仕之路。而材足以起人之忌,则小人亦从而交阻之。是以天下皆惜其材,坐视而莫为之言。而其故人僚友,虽贵显于朝廷,黜陟天下之士,而独靳于一荐。如宗元于萧翰林、许京兆、杨京兆诸人,虽致书累累千言,亦终不能稍为之助。盖疑而忌之者盈朝廷,而一人之力无所容期间。故宁屈其材,使之负怨以终其身,而不敢强人之忌,以起天下之谤。八司马之党,惟程异之材最下,而元和之末犹得以自进于朝廷者,忌之者寡也。夫然后知刘、柳之名愈甚天下,而贬斥之祸愈不得以自伸也。”
永州柳子庙这首诗作于元和五年或稍后。贬斥期间,柳宗元一方面深入研究历史、政治,先后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论文,如《贞符》、《非国语》等,同时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抑郁。“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此前,他写出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著名散文。在“遍贻朝士书言其情”无果后,他的心情似乎平静了,于是决定像模像样地做起隐士来。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他的生活的全部几乎都是农事活动了。但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冲淡的叙述中有着丰沛的情感,简枯的语言背后是精心的选炼。明·许学夷在对比韦应物和柳宗元的诗时说:“韦、柳虽由工入微,然应物入微而不见其工;子厚虽入微而经纬绵密,其功自见。故由唐人而论,是柳胜韦;由渊明而论,是韦胜柳。”(《诗源辨体》卷二十三)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在欣赏这一首和前面《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时,对这些特点不妨多用心体会一下。
这首诗也是押的入声韵,前人曾说过,韦应物的五言古体,入声韵者写得最精美,其实,柳宗的好多名篇也是押入声韵的。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那首《江雪》,即押入声薛韵。这首诗押的是入声陌韵:
謫:陟革切,麥韻知母二等開口呼入聲梗攝。
客:苦格切,陌韻見母二等開口呼入聲梗攝。
石:常隻切,昔韻禪母三等開口呼入聲梗攝。
碧:彼役切,昔韻幫母三等開口呼入聲梗攝。
《廣韻》中,陌、麥、昔同用。(说明:在讨论音韵上的问题时,我会尽量使用繁体字的。因为简化字与繁体字不是一对关系,有些简化字代表的多个繁体字,在中古时期的可能有着不同的音韵学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