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国家,上万人一起痛哭泪流,哭得好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k/mipso_5941808.html
西安鼓楼年前,在帝都长安万人空巷,在京城南郊有几万人为了国家生死存亡,放声痛哭,哭声响彻长安城上空。这是一场规模空前又史无前例地哭天祭祀活动。他们之中,有权倾朝野的三公九卿,有封狼居胥的诸侯将相,有普通的市井小民,也有衣不蔽体的饥民,当然也不乏饱读诗书的太学儒生。主持这项祭祀活动的就是大新朝皇帝王莽。祭祀活动为了能够感动上天,组织尽可能多的人员参与,每天早晚王莽都会亲自诵读祭文,带头伏地叩头痛哭,并且下令给参与人员准提供饭食。哭天大典还有专人监督,如有哭得非常悲哀和能够背诵策文的人,免试直接任命为郎官。长安及周边居民闻讯后纷纷赶往南郊,尤其是流离失所的饥民和太学儒生,他们异常兴奋争相赶往。前者可以暂时解决温饱问题,后者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踏入政界。因为哭得声情并茂又能诵读祭文被封为郎官的就高达到五千多人。王莽画像此举听起来感觉非常滑稽,确实是真实发生的。王莽篡权后采取新政,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一时黔驴技穷实在找不到更好的方法。都尉崔发建议:《周礼》提倡国家遇到大灾难,就哭着去战胜它,首先放声大哭,后来才笑。我们可以长吁短叹祷告上天祈求救助。王莽年轻的时候熟读《礼经》,十分仰慕周代礼制,所以就采纳了催发的建议。周代礼制由周公旦所创建,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王莽在篡权以前常因作为辅政大臣,被誉为“当代周公”。但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的影响下,大量周朝典籍残缺不全。王莽找到推崇古文经学的刘歆,由刘歆主导校正并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于是王莽采用《周礼》作为新政改革的指导思想。宝宝鸡岐山周公庙广场雕塑西汉末年,政治腐败,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朝廷奢华无度,使得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难,流离失所沦为奴隶。王莽他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下令废除奴隶制度,实施“井田制”,土地恢复国有分给农民;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经营权收归国有。通过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逐步恢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然而,王莽革急于求成,违反自然及经济规律,不仅没有挽救风雨飘摇的西汉,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灾民起义不断发生。在当时遍布全国的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除此之外,还有两位汉朝仅有的两位巾帼起义领袖——平原女子迟昭平,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吕母。王莽岭风景区在朝野上下的反对声中,王莽有些怕了,而他的改革也很快“流产”了。胡适先生认为“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认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国有、均产、废奴三个大政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的”。王莽岭风景区题词《周礼》早于王莽时代年的奴隶制社会。周朝人口约为万,而西汉末年人口高达万,两者不可同日而语。《道德经》提到“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沿袭古代的典籍制度,改革容易带来成果。但每个朝代情况不一,只要理解道理的内涵就行,大道理是可以遵照去执行的,但不要过于执迷。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种书生的政治,完全套用《周礼》,缺乏发展的眼光,不会与时俱进注定以失败而告终。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王莽的头颅被悬挂在于宛城的菜市场上,宛城百姓为了发泄不满,拿东西砸王莽的头颅,还有人甚至拿刀把王莽的舌头切下来成了盘中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