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七经图》第六篇的《周礼图》,即《七经图》的第11和第12卷。《周礼》:《周礼》是儒家典籍中的《三礼》之首。另外是《礼记》、《仪礼》。用现代的话来理解,《周礼》是偏重于国家建制的层面,《礼记》更多是偏重于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层面的,《仪礼》是更多偏重于个人礼节礼貌层面的。当然我这样的描述肯定不完全正确,但是偏重点应该是差不多这样的意思。周礼虽然这本书都是世传为周公所著,但是实际上是成书于两汉之间,或者是两汉之间的学者们整理先秦的典籍而编撰而成。这也是类似于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一些规则,因为记载详细和权威,所以也成为历代国家层面礼制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说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制订法律、设立官制、帝王将相官员们的宅院也是受其影响很大,而且历代对于官员服饰也是遵循《周礼》中的从高到低的一一配置,历代均有严格的限定。对于了解中国官服史的人来说更是非常清楚。《七经图》之《周礼图》《七经图》之《周礼图》《七经图》之《周礼图》《七经图》之《周礼图》当然《周礼》最初名为《周官》,其承载的内容不只是上述内容,还记载了先秦时期的文化历史,其中包括并不仅于经济、文化、风俗、礼法。《周礼图》主要内容:当然《周礼图》中的出现的一些图,主要集中如下内容:部分篇幅是介绍了王宫布局及朝向、寢宫及宗庙营造样式。在古代帝王将相的住宅是严格的界定的,皇宫配置和王宫配置会有不同,不但是面积方面还包括一些使用得的建筑构件,门的大小,门洞的多少,包括所占面积,建筑的屋子多少,包括高度宽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在建筑营造制式这方面要求最为严格,如果有僭越,大部分都是判定造反,一般都是处以极刑。《七经图》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出现的地图相对比较多,这也是《七经图》的珍贵之处,而且对于什么是以当时先秦时期以王宫为中心向四面放散,根据不同的间距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并冠以不同的名称。比如畿、都这类,这些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汉字这些文字的实际含义。而井田制的绘图尤其为精细详尽,井田制实际就是横向各三格共计九格,就是九宫,每格为一百亩,中间的为公田,四周为家田。然后邑、丘、甸、县、都、同的进制分别是: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以此类推,这些都可以让我们从图中明白这些汉字由来,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下面这张《周礼图》更是有意思,这就是以王城为中心,详细的绘制出来了。往左每五百里为服,每个服名称从近到远都不一样的,往右则是每五百里为畿,每个畿也是按近到远名称都不一样。古代镇、藩的原始意思也可以在这个图上找到答案。《七经图》之《周礼图》《七经图》之《周礼图》《周礼图》中还绘制了服饰,在古代对于服饰规定是非常严格的,不但皇室成员有不同的穿着规定,对于官员也要按品级有不同的配饰和着装要求,即使非官员比如百姓也是不能随便穿秀才服饰的,虽然穿着不至于被处极刑,但是也会受到严惩。当然穿官服那受到的刑罚就非常严重了,至于穿龙袍那更是谋反大罪,所受惩罚是最高格的。众所周知,原来有过针对电视剧一个诸侯和王爷戴的冕,就是前后都有珠串的冕,因为导演不加考据,将天子的冠冕给戴到王爷或者诸侯头上。这个在《周礼图》中都绘制了详细的图,并注明所有的级别。实际上汉族的朝代,都是冠冕,只不过不同于周代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包括隋代冠冕同时也是皇帝的朝服,实际唐代之后汉族的朝代也是有冠冕的,只是在特殊的日子,比如登基大典、祭天、祭祖这些时间才会着冠冕。当然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比如元朝和清代自然是没有的,所以《周礼》中的冠冕也成为汉族建立的朝代的象征。包括朝臣所用的圭璋也有详细的不同的制古代大臣们上朝所用的圭璋也有详细的不同的制式。《周礼图》中还有一些乐器,虽然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们对周天子已经不放在眼中了,基本上都是乱穿乱用,至于用超过周天子规格的乐器、器物、王宫也都是很严重了,所以也被有些儒家代表人物称为礼乐崩坏时代,就是指这种超规格使用的。对于我们比较熟悉的编钟、鼓等乐器,《周礼图》也有详细的图形和文字描述。《周礼图》中还绘制了大量器物,包括祭器、尊等等,这些也都是有严格的规定,古代除了对于服饰非常严格,对于器物使用也是有详细的规定,天子所用器物和诸侯和官员用的器物肯定是严格区分,如果超规格使用,那就是大罪。对于常见的旗子和马车也有严格的规定和使用级别。而且还标明了详细的尺寸和制作材料。《周礼图》不只是可以看成是《周礼》的配套图文解释版,还可以同时做为研究古代营造方式和服饰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也不失为一本相对珍贵的图文资料,这些图片资料自然比单纯的文字内容描述的要形象直观的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