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本文由作者霞光映人说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礼乐教化”的教育体系周朝把“敬德保民”的治国指导思想转换为礼教与乐教,即礼乐教化,以“礼”为外在的行为规范,以“乐”为内在的化情移性,对万民从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心性两个层面施以思想道德影响,并逐步形成比较健全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思想道德教育史上很有价值的创举。据史载,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天下以和,是很有社会成效的。《史记·周本纪》:“周公……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可见社会效果很好。一、礼乐教化的基本内涵《礼记·乐记》中说:“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代异世,不相沿礼。”可见以礼乐为教早已有之。但真正形成礼乐教化体系的是周朝。礼,《说文》解释是“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其实,礼是指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古代很看重礼的教育价值,以为礼是“王之大经也”,“政之舆也”,“天地之序也”,“礼作然后万物安”。《礼记·曲礼》中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左传·文公十八年》载:“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可见周公制礼在于以礼“观德”、“处事”、“度功”、“食民”。《礼记》开篇就非常明确地阐明礼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在治国、管理、教育中具有多种功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在社会生活中,礼几乎是万能的。与礼教并行的是乐教。乐教是通过诗、乐、歌、舞以传递与扩散一种思想情绪,以达到调节社会心理、凝聚人心的目的。刘师培先生在《古政原始论·学校原始论》中说:“古代教民,口耳相传,故重声教,而以声感人莫善于乐。”“上古教民,六艺之中,乐最为崇,因以乐教为教民之本也。”诚哉此言。下层百姓是通过参与民间艺术以扩散自己的思想情绪、参与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乐教不能认为是纯粹的娱乐活动,而是有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的,诗经三百零五篇,几乎每篇都可以弦而歌之,人们可以在一唱三叹的审美享受中接受思想熏陶。乐教是一种审美教育,正是通过审美活动以剔除人性中的原始野蛮与宗教愚昧,从而进行人性改造。礼教乐教都为道德而设。王国维在《周公制礼论》中说,“周之制度典礼,实皆为道德而设”,可谓一言中的。实质上,礼教是一种政治教育,所维护的是氏族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乐教也是一种道德教育,所维护的是长幼有序的人伦关系和社会风尚。“乐者通伦理者也”,也是说乐教即德教。二、礼乐教化的主旨所在礼乐教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朝制礼作乐,施行礼乐教化,着意于四个层面:一是政治性层面,其礼仪三千、威仪三千,为的是强化亲亲尊尊的政治关系,使社会有序。王国维认为,礼乐教化是“周人为政之精髓”。二是文化性层面,强化思想文化的中和氛围、人文意识,并把人推入审美境界,以导引社会的和谐。三是宗教性层面,祭神祈福,敬祖先,尊鬼神,形成社会共向心理。四是生活性层面,礼乐教化即民俗的制度化,调节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情绪状态,礼即恭俭庄敬,人际间的道德规范,礼乐皆得,谓之有德。礼乐教化把政治教育、思想影响、道德感化、心理调适等融为一体。三、礼乐教化的基本品性礼乐教化凸现情、理并重的教育品性。《礼记·乐记》对礼、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不同品性作了较清楚的阐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礼有思想道德意识的规范性作用,乐有思想道德意识的感化性作用。礼乐并重的本质是情理交融,“礼以道(导)其志,乐以和其声”。“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则百物皆化;序,则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由地制。”礼的本性是秩序,乐的本性是和谐;礼是规范性,乐是感染性。乐中有德,乐教可以化情移性,使人不淫、不哀、不伤,求得内心的和谐与人际的协和。“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周朝推行乐教,乐包括曲、诗、歌、舞等,其意深远。礼乐教化凸现社会、个人并重的教育价值指向。周朝思想道德教育着眼于社会与个人、制度与文化双向价值追求。周朝制礼作乐,是社会文明建设的伟大事业;周朝礼乐教化,是人的灵魂塑造的巨大工程,礼乐都为道德而设,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普遍和谐。礼乐教化的目的是社会有序与心性和谐。礼是讲有序,乐是讲和谐;礼是政治,乐是道德;礼是政治规范,乐是道德文化。那时上层人的共识是乐教包含政治意蕴,“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乐教所宣示的是对王权、对天命的尊重,对王威、对王德的张扬,不只是人性调谐的个人效果,更有政治张扬的社会效果。礼乐教化凸现内外并重的教育风格。乐以修内,礼以修外;乐由中出,礼由外作;礼是外制约行为,乐是内修养情性;所追求的是外在的规范约束性与内在的情绪释放性的共在性效果,开创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性化之路,“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寻求的是人的内、外的和谐,使思想道德教育的外庄、内和的目标在“文”“静”中实现,“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周朝这种礼乐并行、情理共融、内外并重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刚柔弹性,是制度性与文化性的结合,在历史长河中,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模式、华夏文明的根基与底色。参考资料:史记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是作者霞光映人说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