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在汉代只称《礼》。因为主要讲士大夫阶层的礼,所以又叫《士礼》。相对于《礼记》而言又称《礼经》。《汉书·艺文志》说“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这就是今本《仪礼》的最早来历。因为这部礼书主要讲“冠、昏、丧、祭、饮、射、朝、聘”等典礼的仪注、程序,所以晋朝以后称为《仪礼》(见《晋书·荀崧传》)。
《仪礼》在汉朝有今古文之分。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礼》有今文经17篇,古文经56篇。今本《仪礼》就是那17篇今文经,古文经已经失传。据《周礼正义·序》引郑玄《六艺论》说:“后得孔子壁中古文《礼》凡五十六篇。其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同,而字多异。其十七篇外则‘逸礼’也”。据此,则《礼》的今古文经文除字形之外,实在没什么不同。关于“逸礼”,朱熹曾经叹息道:“古礼五十六篇,班固时其书尚在,郑康成亦及见之,注疏多援引。不知何时失之,可惜也。”(《朱子语类》)可见宋代已不存。一说今本《礼记》中《奔丧》、《投壶》两篇,就是古文《仪礼》散失后收进《礼记》的“逸礼”文字。
《仪礼》相传是周公所作,那是没有根据的。但《礼记·杂记下》说:“恤由(人名)之丧,哀公使孺悲(人名)之孔子(到孔子那里去),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写下来)。”可见《仪礼》所收材料很早,孔子教学生演习礼仪,用的应该就是这些材料。因此《汉书·儒林传》说孔子“缀(整理)周之礼”不是没有根据的。下边介绍《仪礼》17篇的篇目和内容。
士冠礼:男子20岁举行的加冠礼,表示成人。
士昏礼:议婚、结婚的程序、仪节。士相见礼:初次拜访的礼数。
乡饮酒礼:乡里举行的敬老尊贤宴会礼仪。乡射礼:乡里举行的射箭大会的礼仪。燕礼:诸侯、大夫举行宴会的仪注。大射:国君主持的射箭大会的礼仪。聘礼:出使其他诸侯国的仪节。
公食大夫礼:诸侯招待使节的国宴仪节。觐礼:诸侯朝见周王的礼仪。
丧服:穿孝服和服丧期的规定。
士丧礼:从死亡到入殓的仪节。
既夕:《士丧礼》下篇。出殡、下葬仪注。士虞礼:葬后回家举行的安魂礼。
特牲馈食礼:士的祭祖礼。
少牢馈食礼:卿大夫的祭祖礼。
有司彻:《少牢馈食礼》下篇。祭毕撤食,酬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之礼。
这17篇礼的次序有它内在的联系。即:从成年起,依次为结婚、社交、集体活动、公务活动、去世、死后。次序也有讲究。学派不同次序不同,也就是传《礼》的经师所持见解不同。
《仪礼》所记只不过是古礼的一部分。此外还有许多礼都失传了。从一些古籍提到的名目看,像《天子巡狩礼》、《朝贡礼》等朝廷大典肯定也有许多仪注规定。此外还有阅兵、出师、献捷、献俘等军事活动也都有特定的礼仪。如果分类综合,照《周礼·春官》的说法共有“五礼”。它们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吉礼:主要是祭祀典礼。除祭祀祖先外,还要祭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四方百物等等。北京的太庙、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就是行祭祀礼的地方。
凶礼:主要是丧葬礼。此外还有灾荒、寇乱、战败等不幸事件的慰问礼。
宾礼:主要是诸侯朝见君主以及诸侯互访之礼。
军礼:除有关军事活动的典礼外,还包括狩猎以及建城等大规模土木工程的典礼。嘉礼:结婚、加冠、立储、宾见等喜庆活动的仪节。
这五礼基本上可以概括我国古代的礼仪。礼仪是随时代而演变的。比如上古行祭祀礼时要有人代表死者坐在那里受祭,叫做“尸”。礼法规定:祭君主由卿作尸;祭诸侯由大夫作尸;祭士由他自己的孙子作尸。到后代就用牌位或影像代替了。成语“尸位素餐”的“尸”字就是这个意思。
古礼很繁缛。比如《士相见礼》不过是登门拜访,但根据礼节的要求,在客人到达以后,主人首先应该表示不敢当,请客人回家等着,然后自己去拜望客人。客人则要表示不敢接受主人的要求,坚持拜访主人。这样反复推让几次以后,主人才能表示恭敬不如从命,而后正式接见客人。接见的时候还要对礼物再三推辞,并且还有一套进退揖让的礼数。今天看来好像到了小说《镜花缘》里的君子国,不免迂腐而可笑。但在古人看来却是马虎不得的。《礼记·曲礼上》讲:“夫礼者,自卑而尊人。”所以应该处处尊他卑己,才合乎士大夫的身分。就是在今天,当长者或是名流等来访时,我们也往往会客气两句:“哎呀!应该是我看望您去,您来看我实在不敢当。请,请!”这种心理和《士相见礼》尊他卑己的道理是一样的。
《仪礼》记述的各种礼节程序十分繁复。哪边进,哪边退,哪边站,哪边坐,甚至说什么话,说几遍等等都有规定。简直举步就是礼。此外,举行各种活动要花钱,老百姓是很难遵行的。所以《礼记·曲礼上》说“礼不下庶人”。郑玄的注解是:“为其遽〔ju拒〕于事,且不能备物。”意思是“因为他们忙于生产又置办不起东西”。讲得很中肯。
但是“礼不下庶人”这话也并不全对。庶人自有庶人的礼。老百姓的红白喜事、会亲、祭祖,也有一定的礼数,只是比较简单罢了。而且从文化史的角度讲,贵族的礼有许多恐怕还是从庶民的礼发展起来的。以婚礼论,旧时老百姓结婚,也有提亲、合婚、下订、迎娶、拜堂、见公婆、拜祖先等程序。大的轮廓和《士昏礼》是一致的,只是没有那么繁缛。所以说“礼失而求诸野”。意思是说:“礼如果在上层社会失传了,就到民间去访求。”因此研究古代社会,除文献记载之外还要结合民俗来研究,那里边往往可以找到远古礼俗的活化石。#古代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