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师
荣凡诗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是《感恩的心》歌词。那优雅动听的音乐,甜美入耳的声音,意味深长的唱词,细腻深刻地表达出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并深深打动了我,使我这赤诚的心,永存感恩之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周礼地官师氏》载:“三日顺行,以事师长。”人活一生,老师多矣。父母是老师,领导和同事也是老师。但,对自己影响、帮助最大,还是为学生时直接称呼的老师。回望自己的人生旅程,多少往事烟云般飘走,唯有对一位位教过自己的老师记忆犹新,心中存着永远的感念。因为我走过的路坎坎坷坷,留下一行行深深浅浅的脚印,但最难行最关键的脚步,都有老师深情地教诲和有力地搀扶。老师如船,负载着我们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向前;老师如水,浮撑着我们“一叶叶小舟”,抵达幸福的彼岸。
时光易逝,岁月匆匆。回想起自己在校读书十年(小学六年、初中四年)的学生生活,犹如一道远去的风景,时时萦绕低回在梦间。那一位位老师鲜活的身影、朴实的面容,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敬爱的老师啊!您们好吗?
记得是在年一天,母亲给幼稚朦胧的我穿上好衣服,我便稀里糊涂地与村里另一位小伙伴上学去了。“你叫什么名子?”老师问。“叫张保。”我说。“说学名。”“不知道。”引来小学生哄堂大笑。我扭头跑回家,问了学名,返回学校,报了姓字名谁,便开始了终生难忘的学生生涯。
谁知,赶上“三年大饥荒”,人们的生活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我家困难得连饭都吃不上,只能吃野菜喝稀饭充饥。我饿得腿肿肚子大,没有力气走路,便辍学在家了。在这陷入困境时刻,小学里郑老师、谷老师、祝老师三位女老师,凑集了三元钱给我家,硬是把我拽回了学校。老师们善良慷慨的举动,感动了全家人,更深深打动了我,使我勤学不辍,不敢稍有懈怠。但由于误课较多,还是落级就读了。
郑老师当时约近五十岁的年龄,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脸膛,一副和蔼可亲的模样。但如果犯了错,她批评起来既严肃又说理,寓理于教中,可谓是以严谨治教著称。我们这些小学生,既敬爱她,又害怕她,一个个乖乖地学习、守纪。后来听人赞扬说,郑老师执教“有魔术”,是教小学生的行家,她那清华大学毕业的儿子也比不了她。说起郑老师的身世,真叫人惋惜、敬佩。在解放前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年代,丈夫出去参加革命杳无音信,身如浮萍的她怀着孕,却顽强地生活着。在敬业教学的同时,非常严格要求儿子的学习。儿子特别争气,年考入清华大学,在当年是全县的唯一。后来,听说其儿子当了某大城市的市长,郑老师随儿生活了。郑老师大半生是在孤寡、坎坷、坚强中度过的。
谷老师比郑老师略小几岁,中等身材,黑灿的脸庞,眉毛下有一双柔和仁爱的眼睛,接触她就有一种慈母般亲近感。我对她印象特深有两个原因:一是她有个天真活泼的女儿,是高我三个年级的师姐,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讲一口漂亮的普通话,经常在大众场合下代表讲话,多么令人羡慕啊!另一个原因是谷老师和我母亲是同乡,河南清丰人。姐妹两个见面有说不完的话语,显得格外亲切友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直到八十年代,我找遍半个县城,在别人引领下,才得以看望谷老师。见面后激动说:“我是三十年前的学生”。“是吗?”老师随声说,好像对我没什么印象。但说起我是谁的儿子,提到母亲的名字,老人想起来了,满面笑容,问这问那。临别,嘱咐替她向我母亲问好。
祝老师,当时见到她还是一位年轻的姑娘,齐耳的短发,清澈的眼睛像溪水一样,讲着一口好听的普通话。在我家东侧,是我四叔家“闯关东”后闲置的房子,祝老师就在此教学。那个年代,教学条件差,讲的是“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屋内西面土墙上,抹了一米见方面积的石灰,涂抹上些墨汁,便是黑板了。课桌是垒的土台子,板凳由学生自己带。祝老师这样一位年轻漂亮而富有朝气的女青年,领着一群鼻涕横流、身着破衣烂衫却充满活力的孩子,在那样的教室里教书学习,时常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祝老师结婚怀孕后,仍坚持执教,村上调皮孩子,竟搞恶作剧,在讲课位置挖了陷阱,险些坑害老师,真叫人可气可怕。可祝老师对学生呵护倍至,关爱有加,学生们和村上人特别喜爱她。“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事隔四十年后,我通过本村已常住青岛的人联系上了她,特意去看望了她。老师老了,见人很亲,与学生有说不完的话。使我感到,祝老师待人多好啊!
在高小学习的两年里,有两位老师在我人生路途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位是语文老师聂存智,另一位是算术老师李作法。
聂老师为人谦和从不发火,即使遇上个别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写作业,或做错了什么事,他也总是耐心地说服教育。一次有个同学,也就是聂老师同村本家的,好奇地将其姓“聂”的字写成这个“乜”字。聂老师发现后,给我们耐心讲解了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渊源和姓字为什么不能乱用的道理,使我们既听得津津有味,又学到了语文知识。聂老师知识渊博,课讲得好,很少看讲义,总像与朋友聊天似得,很自然地引入正题,我们都爱听。他批改作业也非常认真,作文上给写满了简洁明了的旁批,内容或是肯定鼓励,或是善意批评,或是勾画改正。我现在学写点东西,还是那时打下的基础。聂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善意助人。我参军四年后,因父亲不幸病故探家,聂老师还继续关心过去的学生,走出五六里来看我,嘱咐我要照顾好母亲。聂老师的话语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感人的情景我终生牢记。
李老师非常敬业,在算术教学上呕心沥血,善于总结,自有一套科学而神秘的教学艺术。他讲算术课简明扼要,丝丝入扣,不仅能使学生听懂学会,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他布置作业有独特的作法,将往年考初中的试题,编印成册,油印发至学生,写作业或小考时使用。尤其临近考初中,李老师抓的特紧,除了白天正课时间外,夜晚组织我们在小油灯下写作业,同学们的算术成绩明显提高。考初中时得到验证,因算术成绩好提高了升学率。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听中学老师讲,算术成绩名列前茅,所以录取名次比较靠前。我能取得较好的算术成绩是李老师辛勤教导的结果,是他把我送入了中学的校门。后来听说,李老师的三个儿子,相继考入清华大学。不管消息准确与否,但我信服李老师的算术教学水平,绝对好!
我在中学学习的四年,家中人口多,劳力少,生活极度困难。要不是父母坚强地支持着,老师、同学热情地帮助着,恐怕早就辍学在家劳动了。仰泰山高,忆恩师情,心中难以平静,泛起一阵阵涟漪。师恩润我生枝滴绿,老师帮我完成学业。周老师、赵老师和吴主任等,那帮我克服困难的事儿,在心头挥之不去,想起来都动容、感激。
周广亮老师,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的身材,黑灿的脸膛,戴着眼镜。他教我们音乐课,那深沉洪亮的嗓音,唱着激越的歌声;那娴熟自如地弹奏,弹出悠扬的琴声,把我们引入音乐的世界。老师唱歌、弹琴的姿态,教我们学歌的情景,都烙印在我的记忆里,像在记忆里摄下了音乐片子一样。他是我入校后的第一任班主任,深入了解了我家庭困难情况,给学校建议给了我最高的困难补助标准:一个月2元钱,6斤粮。他还发动同学们,以不同的方式帮助我,给粮票、馍票等。浓浓师生情,深深记心中。虽然时光似流水冲走不少记忆,但老师、同学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会忘记。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我当兵探亲时准备看望周老师,可得到的消息是他因病去世了。苍天啊!怎么能让我那英俊有为的恩师极早地飘然而去呢?回思往事,如烟似梦,老师的音容笑貌,始终在我的眼前浮动,能不凄然泣下!老师啊,安息吧!来世我们再续师生缘。
赵伦之老师,教我们数学,是第二位班主任。他瘦高个子,黑灿的圆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憨厚实在,待人热情,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我虽然得到学校的救济和老师同学的帮助,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家里极其困难,没有粮食往学校拿,生活仍然比较艰苦。背往学校的是红薯叶或野菜和点面做成的团子,饭前抓两个,装在用手巾做的小布袋里,加热后泡在稀饭里,连吃带喝的下肚充饥。有一次,因吃得不好,拉了肚子,没跑到厕所,竟拉在裤子里,那狼狈样就别提了,让人寒碜。由于长时间食不果腹,缺少营养,我直吐酸水,致使面黄肌瘦,身体比较虚弱,难以维持上学了。来回步行近百里,医院看了病,医生告知患的是胃炎病,买了些“胃舒平”药,便辍学回家了。赵老师骑车二十里,赶来看我,说了些安抚鼓励的话,把我叫回学校。就在这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终于完成了初中学业。今天想起来,那种酸楚的滋味依旧存在,那感激赵老师之情依旧强烈。
吴兴孝,是我们当年的教导主任,后来当了校长。他高高的个子,椭圆、清瘦、黑黪黪的脸上,闪烁着一双炯炯有神、仿佛能洞察一切事物的大眼睛。他见人面带笑容,说话和气,认人特准,连我这从未“显山露水”,再普通不过的学生,他都能叫出姓名,真叫人叹服。他是平易近人的好领导,教导有方的好老师。在校长陈衍文领导下积极工作,团结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受到学生们一致尊敬和拥戴。他教政治课,渊博的知识面,标准的普通话,讲起课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受到教育,明白了很多事理,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上受益匪浅。吴主任啊!叫我怎不感谢您。
我寒窗十年,教育帮助过我的老师有几十位。老师们如向导引路,似园丁辛勤,用自己的爱心和汗水教育帮助了我,使我成为一位有点文化知识的青年,到解放军大学校里锻炼成长为师职干部。我深知,没有老师们的教育帮助,就像是禾苗缺少阳光雨露,我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长进步。老师啊!您们的恩情似山高海深,我感激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这副对联写得好,特别贴切地评价、赞美了老师的粉笔人生。“一年一度秋风劲”,又一个教师节到来了,我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节日快乐。教师,这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尊称;教师节,这是整个社会都在表达着对教师爱戴的象征。愿老师们如永不开败的鲜花,灿烂着共和国的教育蓝图,芬芳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心灵……(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