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历史文化趣事轶闻选调生

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 https://www.centrechina.com/biz/94694.html

合阳地处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西岸,气候温润,地势开阔,河流平缓,土地肥沃,草木茂盛,鸟语花香,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中华先民最早的繁衍栖息地,上古时代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一的帝喾,即葬于合阳县洽(念hé,该读音只用于称谓“洽川”,下同)川镇莘里村西……生发、流传在这片土地上的精彩、动人故事,数不胜数。太姒,古“大邦”有莘国(都邑址在今合阳县东秦晋大峡谷黄河西岸二级阶地之洽川镇莘里村)之“子”、“窈窕淑女”,周文王姬昌“寤寐求之”,终“亲迎于渭”、“天作之合”。史籍载,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文王主外,正妃太姒主内,携手缔造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和流传至今的周礼文明。这些史实,众所周知。

但,太姒作为经典诗人的一面,却是很多人了解不够的。古今《诗经》研究专家确认,《诗经》第二、三篇《葛覃》《卷耳》,皆系太姒所作。《诗经》研究权威著述《诗序》言“葛覃,后妃之本也……”《卷耳》系“后妃之志”。朱熹《诗集传》释《葛覃》,“此诗后妃所自作。”《卷耳》系“……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近现代学者则持更理性、更科学严谨和更多实证,进一步阐述和佐证了上述结论。

作为非专业研究人员,笔者反复吟诵、仔细品味,也沉淀和离析出了相同的判断。

其一,太姒出身“大邦”贵族,闺阁之女,贤淑,聪慧,情感细腻,享有良好教育,具有驾驭非白话文之诗化文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其二,出嫁后,贵为文王正妃。《卷耳》末节“陟彼砠矣(登上高高山头呦),我马瘏矣(我的马儿难行呦)!我仆痡矣(我的仆人病倒呦),云何吁矣(多么令人忧愁呦)。”描述情态,与其身份相符。

其三,众所周知,陕北民歌尤其是情歌,因源自即兴口头,注定是表情达意者自述。这种特征,恰巧可以反证《葛覃》、《卷耳》系太姒所作。尤其《卷耳》“嗟我怀人(叹息想念远行人),寘彼周行(竹筐放在大路旁)”,与陕北民歌名句“想亲亲想得我浑身身的软,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启后承前关系一目了然。

其四,这种高度私密、感受至为个性化的一对一情愫,尤其对古代女子而言,除了自吟自唱终至成文,基本上没有道白无关之人甚至由无关他人转录的可能。

所以,太姒不仅是合阳这片土地养育出的貌美德懿、名垂清史的周文王妃,还是中国最早的经典诗人无疑。

合阳县徐水河畔的项村,有一座“师圣堂”,堂主系“孔子西进不入秦”故事的主角、孔圣人之师项橐。明、清知县、县令曾将“孔逢项橐”列为合阳文化一景。

传说,一天,7岁的项橐正与同伴在村头路口玩垒石筑城,忽然驶来一辆马车,赶车人高喊:“小孩让开。”众同伴一哄而散,唯项橐不然。等赶车人再催时,项橐曰:“休得无礼,让主人说话。”来者是孔夫子与其弟子子路等,他们从岔峪口黄河渡口上岸,准备入秦讲学。孔子一看,噢,原来在垒城。项橐道:“请问,车避城乎,城避车乎?”孔子见项橐表情认真严肃,又无言以对,故叉开话题问道:“这儿离长安近还是离太阳近?”项橐未加思索即答:“太阳。”孔子纠正说:“错了,是长安。”项橐执拗地说:“应当离长安远。”孔子追问:“为什么?”答:“在这儿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孔子不敢藐视。只见项橐恭敬地问道:“请问老者何人。”子路答:“吾师孔夫子”项橐一本正经地说:“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孔夫子,不妨请教一问。”孔子说:“好。”项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孔子板起面孔曰:“只许问眼前事。”项橐看他词穷,曰:“眼前就眼前,你有多少睫毛?”孔子尴尬起来。项橐见状,谦和地说:“既不知,何不请教于人?”孔子四下瞅瞅:“该问何人?”橐答:“三人行,必有吾师,不是夫子自个儿讲的么?”孔子忙施礼下问。项橐一一作解:“人常说,一人一星宿,地上有多少人,天上就有多少颗星,这不明摆着么。问有多少睫毛,睫毛在哪里?眼前。答,眼前事不好说。连这都答不上,就妄自为大。”孔子无言反驳,急忙再施礼致歉,并由衷而言:“有志不在年高,师者不论齿长,吾师也!”随即回头嘱咐子路:“秦国连小儿都这么机灵,还要我讲什么学?原路回吧。”

《曹全碑》,全名“汉郃阳令曹全碑”,东汉碑石,隶书极品,名冠中华。碑文主人公曹全,跟着碑石名留清史。大概也因此,许多不确知史实之人,很容易按刻碑立传褒扬人的常理推断,想当然地列曹全为合阳古代“名人”“先贤”。合阳县行相斌老先生将史料与碑文关联比照分析后,得出权威结论:曹全不能被称为“贤官”。

曹全系曹参之后,出身仕宦之家,充任小吏,政绩乏陈。但社会动乱为他提供了机遇和舞台。汉灵帝光和元年(),合阳县民郭家响应巨鹿人黄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率众杀贪官,攻城池,威震关中,三郡告急,朝廷惶恐,调酒泉福禄长曹全任合阳县令镇压。依靠地方豪绅,曹全使尽令人发指手段,“芟夷残迸,绝其根本。”“收合余烬”,从而“君高升,极鼎足”,位及三公。义军将士尸骨未寒,双手沾满义军鲜血的曹全,即急急地拜遗老,闵缙绅,爵赏学仕,提携阁僚,招揽门客。王敞、王毕等乡绅转眼成为幕僚,李儒、栾规等地方儒士都如愿以偿,所谓“各获人爵之报。”于是,王敞等率曹全门下、录事、主簿、户曹等政客,发动处士、县三老、乡三老、传士、守丞、吏丞等,捐资为曹全打造歌功颂德碑。名列中无一布衣百姓。

当然,一分为二讲,曹全倒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碑文记载其“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孤寡,以家钱籴米粟。”孝敬父老,体恤士卒。其大女桃斐等造出七首药、神明膏,亲赴离亭,交与部吏王宰、程横等,让转送有病痛者。“治墙屋、市肆列陈”,“费不出民,役不干事。”

此即史实意义上的曹全其人。

合阳县城东南的黑池镇,名称源自书圣王羲之涮笔旧事。有一年,祖籍山东、定居浙江绍兴、想念北方山水的王羲之,沿黄河古道一路北上游历。一日,行至黄河西塬十多里处一大村庄,迎面遇见村口新建的一座高大牌楼,空着匾额。村里老者见来了异乡客,围拢相叙,意外得知来者竟是书圣王右军先生,当即盛情迎入家门,并请赐字牌楼匾额。书圣得知管辖此地的合阳县周朝时属晋国,后来系魏国西河之地,当即饱蘸浓墨,提笔写下了笔势雄伟、力透纸背的“古晋墟”仨字。之后随老者到门外不远处的涝池涮笔。书圣之笔一挨池水,那乌云般的黑色便迅速涸了开去,整池水变得乌黑。有人嘀咕牲口喝不成水了。但说也奇怪,墨黑墨黑的池水,舀到桶里却是清亮的,尤其,牲口喝得比以往还香,众人皆称神奇。为了纪念书圣题写“古晋墟”和到此一游,乡人们便把这里叫做“黑池”,一直沿用至今。

李灌(-),字向若,号连璧,今合阳县新池镇南顺村人,明崇祯癸酉科()举人。以博学多艺,才思敏捷,为文振笔直下,海立山奔,雄逸不可迫视,民族气节高尚,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渭南的“阿凡提”。

一副对联惊知府。话说新任同州(辖地约今渭南地区)知府修了一座高大衙门,征集到好多对联都不合意。李灌挥笔书:“二华关大水,三城朝合阳。”横额是“统制十城”。知府大悦,加倍赏银20两。细加揣摩,联句格外高明。其一,寥寥十字,便将同州府辖华阴、华县、潼关、大荔、白水、韩城、澄城、蒲城、朝邑(今大荔县朝邑镇一带)、合阳十县统统囊括;其二,文字对仗,语句成意,县名代字精到无歧义;其三,联句描述与渭南辖域地貌、方位相符,比如西北高、东南低,华阴、华县位于大荔、白水东南,因而“二华”能“关”“大水”,比如韩城、澄城、蒲城三县自北、西北、西环绕合阳,因而能“朝”;其四,特意将作者家乡合阳全名镶入,十县唯一,精妙无比,传为佳话。

清兵入关后,李灌给自家大门撰联曰:“清风焉能吹动我,明月何曾不照人。”并“绝迹公庭,至长吏一见不得。”表明心志。

一年秋天,合阳乡绅富贾为即将离任的县令送行,一直送到城外十里的金水沟畔。秋阳下,两岸柿树尽染红霞,金光灿灿。想到在合阳几年,数次请李灌都碰了壁,县官心中不免有几分气恼。忽听下人通报“李先生前来送行。”县官喜出望外。

李灌骑小毛驴,径直来到县官轿前,下驴道:“老叟无力备办厚礼,也无佳肴为大人饯行,作了几句诗,不知大人愿听否?”

“那真是求之不得,请先生吟来。”

李灌双手倒剪,朗声道:“你送大老爷——”

县官装出内行的样子:“好,起首平而不俗!”

“我送大老爷——”

“情真意切,下官感激不尽!”

“金水两岸飘红叶——”

县官拍手叫绝,众人称赞不已,个个竖起耳朵等听下句。

只见李灌满腔悲愤地吼道:“尽是黎民血!”

雷敬儿(-),明末清初女诗人,洽川人,万历绛州知州雷翀次女,嫁与合阳县东乡和阳村史继鲁为妻。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工诗文,善书法,曾因一首织锦回文诗震动朝野,被清廷誉为“女文豪”,尊称史夫人。轶文多多,趣事连连。著有《弥清阁集》。据说,史继鲁上京考试,她叮咛说,我写文章,你路上背熟。如不对题就不说了,如果对题,保你一个进士回来。史继鲁暗忖系妇人文章,有些瞧不起,只看了一眼题目。不料,考试内容正是史夫人所写。史继鲁因没看内容,落榜归家,并实言相告夫人。正在擀面的史夫人闻知,气急地给了丈夫一耳光并道:“回学堂念你的书去,考不中进士,不要回来见我!”史继鲁羞愧难当,离家后再未回来。

后事如何,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史继鲁就此音信全无,不知所终。另一种说法是,史继鲁离家出走后,在河南伊州教书。得其线索,史夫人写了封信捎去,信封上写为“尹州”。学生们见了信,笑话说:“还讲究是夫人哩,竟写了个错别字!”及至拆开一看,信纸上只有两句:“伊州故作尹州写,只因身旁少一人。”学生们方信史夫人高才。

雷敬儿系清初官至察院的雷学谦之姑母,李灌是雷学谦舅父,所以,俩人系能耍的平辈儿亲戚。论年龄,李灌长雷敬儿12岁。李灌素闻雷敬儿才华出众,但未曾谋面。一次路遇,生性诙谐幽默的李灌想试一试雷敬儿肚才。雷敬儿骑马在前,李灌骑骡子在后。见路旁即将成熟的小麦,雷敬儿不由夸了一句:“好麦!”李灌随口接道:“麦子长得好,不晓得面水饱不饱?”雷敬儿知道李灌想见她的眉眼,便大方地扭回头来让他看。接着,路过豌豆地,雷敬儿又夸道:“好豌豆!”李灌接口道:“豌豆是好,却不晓得角角儿大小。”雷敬儿明白是问她的脚大小,便撩起裙子露出小脚。为她牵马的人说:“这人咋这么讨厌,老跟在后头!”雷敬儿淡淡地笑着说:“骡子本是马下的,不跟它妈跟谁哩!”一句话把李灌噎得泛不上话来。极为可惜的是,本应流芳后世的《弥清阁集》,却因作者深受男尊女卑观念毒害,以为“诗文非妇人之事,播之于人,非所宜也。”于暮年自行焚毁。流传下来的所谓弥清阁续集,多为文人密录。

史夫人自焚著作成因,后人还有一种猜测。即,史夫人描写故乡洽川瀵泉的一首诗,遭低俗恶徒歪解为淫词艳曲。汲此教训,为防诗文尽遭毒手、清誉尽毁,史夫人才于暮年假“……非所宜也。”之名,尽毁一生诗文。遭恶解诗为《咏泉》:曲径通幽处,双峰夹小溪;洞内泉滚滚,泉外草萋萋。有水鱼能跃,无林鸟能栖;可惜方寸地,千古令人迷。后世多有深入、详尽考察,确知,诗中景况,处女泉实景是也。

其实,史夫人泉下有知,大可放心。后人对其评价,与日俱高。至今都在谈说,她出身官宦之家,深谙儒道之学。十九守寡,九十而卒,专心致学,手不释卷。为阴防不测,常备利刃,读书置案头,睡觉置枕边。如此大家风范、闺阁真儒、贞洁典范,岂能被所谓淫词艳曲折损毫发?

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俗身系合阳县赤城东村人。年,族人赵永贵和赵智云专程前往苏州灵岩山寺看望印光大师,带去家乡人的问候和谢意。但大师当时正在闭关期间,即使是和家乡人也不能长谈,只在小窗口问了家乡的情况,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是大师出家之后仅见过的两个家乡人。但皈依佛门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里的印光法师,与家乡的血肉之情却一直紧密相连。他为村中捐资,建起“印光小学”,让孩子们念书识字;年,闻知关中大旱,大师托人带回块大洋,让分发赤城东西两村各家各户,帮助父老乡亲渡过难关……

上下五千年,合阳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哺育的无数英才人杰,宛若浩瀚银河星光璀璨。其中,有商代大政治家伊尹;有孔子高徒、“五经”传承第一人的子夏;有北宋开国重巨、处斩宋太祖国舅王继勋的雷德骧;雷氏一门“四世五杰”(雷德骧,其子雷有邻、雷有终,其孙雷孝先,其曾孙雷简夫),以及雷简夫力荐“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被传为佳话;有仕、诗双杰的王又旦;有清初陕西著名诗人康乃心;有官至尚书、忠孝两全的张大有;有创办陕西省第一所县级中学合阳中学的党晴梵;有戏曲学者李静慈等。尤其近现代,数风流人物,更多更多。一句话,卷帙浩繁难以述尽,一千零一夜也谈说不完!

作者/来源:延长宣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