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易那些事之五周公在易经创作过程

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被称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采邑在周,故称周公。那周公在《易经》创作过程中做了什么贡献呢?

1.周公作爻辞

唐代孔颖达作《周易正义》认为,周公作爻辞。唐代徐坚撰《初学记·卷二十一》记载:“《周易正义》曰:伏牺重卦,周公作爻辞。”

南宋朱熹也认为,周公作爻辞。清代朱彝尊撰《经义考·卷四》记载:“朱子又曰:易自伏羲始画八卦,文王重爲六十四,作系彖辞,周公作系爻辞,孔子作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而彖、象、系辞各分上下,是为十翼。”并据此提出“人更四圣”之说,即《易经》创作过程中,经历了四位圣人,即伏羲、文王、周公、孔子。

此说对后世影响很大。

2.围绕周公作爻辞说的论战

纵观历代诸家所说,周公作爻辞说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论战。

一是《春秋左传》有关记载的解读。

《春秋左传·昭公二年》记载:“二年春,晋候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支持者,如孔颖达作《周易正义》,据此认为,周公创作《易象》,并作为周公系爻辞的证据。

反对者,则认为韩宣子只是在鲁国见到《易象》与鲁《春秋》,发了一句感叹而已,并不能说明周公创作《易象》,更不能说明周公创作爻辞,如果必定要根据这件事说周公创作了《易象》,那根据这件事也可以说周公创作了《春秋》吗?显然不能。

二是《汉书·艺文志》有关记载的解读。

汉代班固撰,唐代颜师古注《前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注:“韦昭曰:伏羲、文王、孔子。师古曰:更,经也,音工衡反。”注:“孟康曰:《易》系辞曰:易之兴其于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

反对者,据此认为,《汉书》只记载说“人更三圣”,三圣指伏羲、文王、孔子;又说“世历三古”,三古以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都没有提到周公,因此,周公没有参与《易经》的创作。

支持者,据此则认为,“孔颖达辈,以韦昭不数周公,乃强为之说,曰:‘只言三圣,不数周公者,以父统子业故也。’”(宋代俞琰撰《读易举要·卷三》)“郝敬曰:盖二圣父子同世,言父则不复及子,言三古则不复列四圣,立言应尔。”(清代朱彝尊撰《经义考·卷四》)因为周文王与周公同世,并且为父子,按照“以父统子业”的传统,“言父则不复及子”,所以,只说三圣,不讲四圣。

三是《周易》爻辞有关记载的解读。

《周易》爻辞中,既有《随》:“上六,王用亨于西山”;《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又有《明夷》:“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支持者,认为西山或岐山都指岐山,只有周太王古公亶父迁居岐山之下,尚无其他称王的人居住过岐山附近,而周称王在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之后,周文王拘于羑里演易时不能自称为王,也没有资格享祭山川;而且殷商灭亡之后,箕子才成为奴。因此,周文王不可能创作爻辞。既然如此,吴环溪就认为,“上非文王,下非孔子,居其中而谓之圣人,乃足以当之,则舍周公其谁哉!宜先儒以为周公系爻辞也。”(宋代俞琰撰《读易举要·卷三》)

反对者,则认为《系辞下传·第十一章》讲“《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指《易》的兴起正当文王与纣王之事,文王与纣之事同周公没有关系,因此,爻辞一定是周文王所作,不可能是周公所作。

四是《系辞》所讲忧患的解读。

《系辞下传·第七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反对者认为,周文王拘禁于羑里,而心存忧患,所以其辞危;若是周公系爻辞,当在文王逝世后,商已亡,周已兴,其辞安。因此,爻辞也为周文王所作,不可能是周公所作。

支持者认为,周公因管叔、蔡叔散布他将要篡权的流言而身处忧患,其辞也可能危。唐代白居易有首诗《放言五首·其三》记载其事:“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因此,爻辞为周公所作。

当然,后来的历史证明,周公作爻辞说占了上风,朱熹、王夫之等著名思想家都主张“人更四圣”,或曰“四圣一心”,或曰“四圣同揆”,对后世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未完待续)

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