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恕罪,晚辈做不到啊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翻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周礼。”不久,樊迟替孔子当司机赶马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对他说,不要违背周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时,按照周礼侍奉他们;去世时,按照周礼安葬他们,按照周礼祭祀他们。”
老陈说:樊迟,即樊须,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是孔子重要的学生之一,也曾被孔子无情的骂过。
本篇中孔子又一次阐述了他对于孝的理解,把周礼作为对父母的日常行为准则。不管是生前还是去世,都要按照一系列复杂流程办理。孩子对父母尽孝,天经地义,无可厚非,这一点古今同归,而且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说出去做起来也会让今天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老父亲们羡慕不已。但是否非要把孝这一行为严格按照某一规定执行,则大可商榷,以今天的视角看,完全没必要这么教条。还是那句话,孝主要是有一颗孝心,这是最重要的,形式如何,则要看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双亲和孩子,不同的物质条件来定,如果只能按照统一标准,那做不到的只能作假。事实上自从周礼诞生起,国人就发现有很多规定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又不能明着提出反对意见,怕遭到周围弱智同胞的群殴,只能找些权宜之计,装装样子。比如父母去世守孝三年,这期间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能穿衣打扮,不能有娱乐活动,不能有性生活,谁能做到?既没必要,也无实际意义。
周礼最大的用处是让一个家庭稳定,但这种稳定是建立在绝对的父权基础上,子弟必须服从父兄,男人地位高女人地位低,所以这是一个专制家庭。家家如此,社会就是一个专制社会。听不到不同声音,没有质疑,也就没有创新和发展,是一种死气沉沉的稳定。这样做会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会严重拖整个民族的后腿,显然这种风格早已不适用今天的家庭和整个社会。
孔子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可惜就算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周礼恢复不了,祖先留下的那份遗产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齐国名相晏婴就直说周礼非常繁琐,一个人专门学可能要研究生毕业才能学完,学的还都是些日常行为花架子,耽误人耽误事,那一套已经过时了。因此一个悲剧性的结论是,孔圣人在这点上想法过于一厢情愿了。
祖先伟大,祖先也有局限,我们崇敬祖先,也希望得到祖先的理解,这就是人类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