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礼是指什么有什么作用是怎么

治白癜风费用 http://pf.39.net/bdfyy/tslf/191217/7693919.html

礼,繁体字为“禮”,从示,从豊,本义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也是指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也可指礼物,当代更多指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尊师重教也是礼

在中国古代,礼是国家体系和社会秩序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和法结合,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法制体系中。礼调节了人们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等级尊卑,可以说古代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它。

礼最早起源于氏族社会末期,是原始人类祭祀鬼神祖宗为求得赐福而举行的仪式活动,并演化成礼仪来约束人心。《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命舜摄政,“修五礼”;舜命伯夷为秩宗,“典三礼”;舜还任命夔为典乐,“教稚子”,“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史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这些就是早期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礼仪法度。

当代儿童学周礼

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中国礼乐文化。夏朝开始进世袭制王朝,社会生活国家化,需要一定的规范来约束全体成员,因此除了法典《禹刑》,夏礼就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准则。周朝时,周公旦又进行了全面革新,将上古礼仪和夏礼、殷礼进行整理、改造,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系统化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都纳入“礼”的范畴,并在其统辖范围内全面推行礼乐之治,这就是孔子所景仰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礼。

孔子讲礼图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义礼”系统,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意思是仁以爱人最重要,义以尊贤最重要,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孔子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的《礼》就是《礼记》,也称为《礼经》,是专门讲礼节的经典。

秦火之后,《礼经》失传,后来经过西汉高堂生等人授《礼》,《礼经》得以传承,汉代立于学官的“五经”就有《礼》,唐代立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其中有“三礼”,包括《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经典理论,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仪礼

在中国古代,礼一直是读书人的必修课程。通过礼,可以别异,区分不同角色、身份和地位,进而形成人伦秩序,同时,礼也是教化,能帮助人区别于禽兽,所以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和个体人格的修养,此外,礼还是敬让,是一种德性行为,能更好处理人际关系,最终达成和谐。

受中华文明影响,东亚各国也开始学习中国古代的礼仪,其中以韩国、日本和安南(越南)最为深远,直至今天,这些国家都可以看到中华礼仪的影子。

而作为发源地,我们中国人,今日是否重视传统礼仪?我们曾经不顾一切摈弃旧观念,但是否又形成了新的现代文明规范?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