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小城庸人趣玩历史,浏览一分钟,放松60秒。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一首耳熟能详的《三字经》在耳畔响起,《三字经》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作,儒家思想也是我国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可是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孔子死了多年,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成为治国思想。
▲孔子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这些儒家思想的精华我们就不做过多的讨论了,本期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儒家思想要经过多年才被汉武帝确立为治国思想?
一种文化的成长是需要土壤的,而一种思想的确立更是需要生态。儒家思想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那么儒家思想究竟都经过了哪些土壤和生态?
▲至今多年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最开始的形成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活动。
丧葬行业的司仪活动是干什么的呢?就是专门为死人办丧事的那套礼仪,后来有关丧葬规格,礼仪,祭祀等相关方面的记载,儒家记得非常详细。也就是说孔子最开始的工作跟死人有关,儒家最开始相当于一个丧葬团队。
▲古代寻常百姓人家的祭祀活动而春秋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呢?周王室日渐衰落,各国诸侯日渐强大,原来维护的封建宗法等级的周礼制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各个阶级纷纷凸起,文化上形成了“百家争鸣”,世界格局上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整个时代的需求特别的简单,就是如何快速击败其他诸侯,成为天下的新霸主,而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派更适合诸侯国统一天下,而提倡祭祖、礼仪、仁明、强调道德感化的儒家思想,反而显得与时代的追求格格不入,所以春秋战国的土壤生态并不适合儒家思想一家独大。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覆灭: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曾经遭到过一次灾难,就是众所周知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正统的儒家思想基本消失。为什么秦朝时期会对儒家思想有这么强烈的迫害呢?
秦朝时期,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国家,但是秦朝仍然隐藏着很多的隐患。尤其对诸侯国的处理方面,秦始皇决定实行郡县制,不再实行分封制,而且以法家为治国思想,用严格的法律来保证国家的正常进行。
齐人淳于越公然反对“郡县制”,还要求秦始皇学习周礼分封,秦始皇一怒,下令焚书坑儒。不过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法家虽然过于严苛,但是就当时的政治生态来讲,其实法家更加适合秦朝的统治。
▲法家强调一切依法,依法治国儒家思想的重生:在汉武帝时,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实现国家大一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正式成为治国思想,儒家思想也在历史舞台上彻底大放光彩,为什么在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就找到土壤和生态了呢?
在诸侯争霸,动荡战乱的年代,很难用儒家的思想实现全国的统一,反而阴阳家、纵横家、法家等思想可能会收到暂时统一的效果。
战乱结束之后国家需要快速重建,这个时候道家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更适合国家生产和恢复,当国家恢复和稳定到一定程度以后,礼仪、仁德、伦理之道,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更适合国家强大,而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在根本上更适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儒家五常被定为我国传统文化但是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家,并不完全是儒家思想,而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进行的升级改良,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仍然沿用的周礼,三纲五常并没发生变化,对于百姓而言还是教导人与人之间的礼数,从而形成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体系。
董仲舒还融合了道家、法家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成分,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全国人民大一统“的思想,让人们相信皇帝的是上天指认的,不要出来造反了,只有全国人民统一起来,国家才会强大,人民才会安居乐业。
▲西汉董仲舒哲学家、经学家、思想家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经过几千年历史的迭代更新,最终形成了适合国家大一统的正统思想,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千年的光彩,并且留下的旷世奇作《论语》,两千多年来对后人影响深远,使后人深受其益,至今我们学习的语文教材中还收录着很多论语的经典内容,而弘扬儒家文化,也是中华儿女的使命。
▲《论语》高、中、小学语文导读书目本文参考资料:《论语》《汉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