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对女性姓名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姓名其实具有社会文化意义,而女性的命名与社会、时代有一定的关系,女性姓名从无到有也是社会性别文化的体现。然而,在古典文献中可以发现女性姓名中存在无名氏现象,这种情况在隋唐时期尤为明显,因此本文以隋唐女性为对象展开论述,从而探讨古代女性无名氏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
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对女性姓和名的定义是不同的。先秦时期女性的名、字、名实际上是跟国家的家是有关系的,先秦的诸侯国和,国家还没有实现统一,所以有很多国家,这个时期女性的名、字、名需要包括国名,丈夫家的国和名,母亲家的姓,母亲家和丈夫家,还有自己的排名。丈夫和他的追封。
事实上,这可以反映出妇女的籍贯、家庭背景、血缘关系、婚姻状况以及她的品行,起到身份识别的作用。但也可以发现,女性的名字主要是依附于男性,并没有自己的特色,这也说明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然后到了汉代,国家独尊儒术,儒家提倡伦理,其中就产生了性别文化的确立和女性特征的名称。当魏晋的性别文化已经产生,女性逐渐有了自己的名字。
其实,古代的女人是有名字的。《礼记·礼运》中说女子许嫁,其名为音,意思是女子在成年礼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和性格,这和男子戴弱冠的礼是一样的。并且,在《唐代墓志汇编》和《唐代墓志汇编续编》中可以发现女性墓志实际上是以女性名字出现的,其中女性名字的划分有四种形式。
首先,既有名字,也有文字。比如杭州赵福军的妻子名叫张柔凡,字为内规;邳国夫人段林碧,字谭娘。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标了名字没标字,这样的情况其实更多,比如长乐公主李丽之、彭成国夫人刘娘子等,都记录了自己的名字,却没有说出字来。
再有就是代名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不多,比如宫李、杨姓夫人等。最后就是要记住姓,但是姓有忌讳,字有忌讳,名也是忌讳的。
主要分为两种,对避讳的字或名采用虚字或漏字的方法处理,这其实是为了提醒后人,墓主本来是有名的,但由于一些其他原因,只能采取其他方法处理;另外,如果是夫妻合葬,那么墓主的女性记载在男性之后,姓氏不登记。
3.古代女性姓名的产生及其社会应用
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如果女性能够有自己的名字,主要是因为家庭,家庭属于贵族家庭,可以取名。因为贵族家庭一般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不会因为男女的性别差异而忽略给女儿取名。
此外,在社会上,户口、结婚证、玉玺等都需要女性的名字。而且,女性在出入皇宫时需要记录自己的姓名。所以,在古代,女人是有名字的,在社会上也是有使用的。
2.古代妇女隐姓埋名现象的原因
事实上,古代的女性都是有名的,她们的名字都被记载在墓志铭中。然而,在古代文学中,存在着一种隐名现象。《隋书·列女传》记载了15位女性,其中只有3位是有名或有名的。这种情况在《旧唐书·列女传》中也很明显,其中记载的30位女性中只有9位是著名或有名的。这种情况在后世更为明显,如《明史·列女传》记载有位女性,但有名、有字的只有位。
前人在《商周妇女称谓与婚姻考略》中也谈到了妇女姓名的情况,商周时期妇女姓名的普遍,可以说是妇女姓名无名化现象的反映。
2.古代妇女隐姓埋名现象的原因
因此,在讨论女性匿名姓名现象时,也需要考虑古代男性姓名的使用情况。名字除了男人的名字,还要有名、字、名,名字是长辈取的,字是大人取的,号是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志向而定。而男人讲究名讳,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希望能叫到自己的号码,不愿意叫自己的名字,叫其名字是一种粗鲁的行为。
因此,在古代社会中,存在着类似于女子匿名的男子匿名的情况。但避讳和匿名是有区别的,避讳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匿名的目的是不使用。
另外,通过《礼记·曲礼》中记载的中国古代男女姓名的出处可以知道:男女不媒,不出有名,这对名、字都有一定的规范。《仪礼·释魂礼》记载,婚配的过程需要包括问名字的过程,只有这样才算婚姻成功,如果男女双方彼此都很开心,就需要问名字,这样才会有后续的发展。
但这就有一个问题,男女双方如何才能保证是通过媒妁之言才知道对方的姓名?这只能让男女双方在行婚之前饿自己的名字不为外人所知。男性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遇到称呼应该用其他方式代替,而女性大多是在家庭中活动,所以需要实行匿名,这样才能保证媒体的畅通。
在古代,女性很少出门,再加上礼教的传统,为了维护双方的权益,所以女性的称呼成了一个秘密,只会在需要的时候使用。一般来说,匿名的目的是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的名字。
随着儒家思想的盛行,到了隋唐时期,女子隐姓埋名的现象变得更加严格。通常情况下,除了直系亲属,其他人不知道女性的名字。
在中国古代,禁忌被认为是一种社会风尚。但究其根源,余万里在《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的起源》中公正地评价避讳是基于原始人类极端唯物的姓名观,起源于他们对鬼怪的恐惧和巫咒诅咒的恐惧,而鬼怪的观念与葬仪、巫术是同时发生的,这体现了对鬼怪的恐惧。
女性匿名的现象也始于原始巫术,因为古代人相信敌人会利用巫术通过名字来伤害自己,所以当时的人们认为名字包含着一个人的灵魂和意志,如果一个人的名字受到伤害,那么这个人的身体也会受到伤害,所以男女名字一定要保密,否则容易酿成大祸。而且,在古代,世界各地对姓名的使用都有禁忌,保护姓名不受他人侵犯也成为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史料证明,在商周时期,女性没有自己的名字,而是采用俗称的方法,到了战国时期,女性有了自己的姓氏。
其实,古代女子隐姓埋名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主要是避讳,防止奸夫用自己的名字诬陷自己。上古至商周时期,女性姓名以公名为主,秦汉及以后时期,有利用姓名、八字进行巫术、巫术的记载。
比如,唐高宗的皇后和她的母亲刘氏,作为固宠,问武主厌胜,事到临头,皇帝怒。《唐律疏议》中有仇胜之术的记载,确定被执行对象身份的一种方法是在被执行对象上写上被执行人的名字,这样才能达到执行的目的。
所以,古代的人都很忌讳以人的名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采取隐姓埋名的方式。而一些贵族家庭,对孩子名字的使用管理非常严格,这就能理解为什么武则天、长孙皇后都有贵族身份,就没有名字流传了。其他如鱼玄机、柳如是等人,他们的名字之所以为人所知,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活在社会禁忌中。
一般来说,姓名在古代社会中对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为了防止巫婆通过劳累陷害他人,都会隐去姓名,不为外人所知,这也是女性匿名化现象的根源。另外,古代的女性,尤其是名门望族的女儿,一般都在深闺,所以匿名是保护她们的最好办法。
古代女子隐姓埋名现象的社会文化根源,其实是上古时期的巫术禁忌,社会崇尚儒家思想,周代礼仪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隋唐时期,女子匿名现象最为突出,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把四书五经推到了一个高度,周礼也一度加强,所以匿名现象在当时比以前更为突出。
总体而言,女性匿名现象从无到有到普遍存在,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巫术的恐惧,而保护自己和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护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知道。因此,匿名其实是人们对女儿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