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有很多历史名人曾改过名字,而且凡遇改名,其背后必定有典故。
(《凤求凰》卓文君、司马相如剧照)
比如,司马相如原名“犬子”,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二狗子”。长大后,他觉得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加上仰慕战国名臣蔺相如的智慧与才华,遂改名为“相如”,寓意向偶像看齐。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又比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关于朱重八为什么要改名为朱元璋,民间流行的说法是“朱元璋”谐音“诛元璋”,诛→诛杀,元→元朝,璋→古代玉制礼器,外形如刀,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诛杀元朝的利器”或“推翻元朝的栋梁之材”。当然,民间说法也只是民间说法,权当娱乐,不可全信。
(青帮大佬杜月笙)
再比如,杜月笙因为出生在农历七月十五月圆之时,算命先生认为他“日后必能搅动阴阳两界”,遂取名为“月生”。后来杜月生发迹于上海,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为其改名为镛,号月笙,典出《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镛和笙都是乐器,取“奏乐以迎亲朋”之意,完美契合了杜月笙“民国春申君”的名号。
以上这些名人改名故事,各位读者可能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本文笔者着重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个稍微冷门一点的名人改名故事——叶圣陶改名。
(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父亲是地主家的账房先生,虽然生活清苦,却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
叶绍钧5岁入私塾,12岁转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彼时的叶绍钧虽然只是小小少年郎,却志向远大心系天下,于是请求老师章伯寅为他取一个寓意爱国图强的字。
章先生思考片刻后说:“你本名绍钧,《诗经·小雅·节南山》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如何?”
于是,叶绍钧有了一个响亮的字“秉臣”。
(叶圣陶漫像)
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的号角声中成功光复。次日,叶绍钧就跑去对章伯寅先生说:“清朝覆灭了,皇帝没有了,我便不能再当‘臣’了,请先生帮我改一个字吧。”
章伯寅先生闻言笑说:“你本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一年,叶圣陶17岁。
对于“圣陶”这个字,叶绍钧本人非常喜欢,于是他在后来发表小说时,便署名为“圣陶”。再后来,干脆把姓氏“叶”与笔名“圣陶”连起来,成了大名鼎鼎的叶圣陶,比他的本名叶绍钧更为后世所熟知。
无论是司马相如,还是朱元璋,抑或杜月笙,凡是中途改名,必定寄予着本人的志向,叶圣陶也不例外。很显然,叶圣陶的志向就是发愤图强,报效国家。
(教育家叶圣陶)
改名后的叶圣陶,毕生致力于中小学教育,志在帮助国人走出愚昧,成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还主持草拟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自此以后,中国才有了语文课。顺便提一句,“语文”这个词,就是叶圣陶发明的。
叶圣陶说:“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他用行动坚守初心,即便已经当上了教育部副部长,仍坚守在教育第一线,被誉为“永远的小学教师”。
正应了那句“圣人陶钧万物”,叶公果然不负“圣陶”之名。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