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从天地人的角度划分的土地分类

北京中科医院坑 http://www.xftobacco.com/zzbb/myjd/1982.html

对于土地的分类,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类别。在《周礼》中,负责掌管土地和人民的大司徒为了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土地,就按照不同标准对土地进行了划分。虽然大司徒这么做归根结底是为了便于收税,但却有着非凡的分类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些分类直至今天仍然继续使用。

一、从天的角度出发的土地分类——“土宜之法”。

天就是天文,就是依据天文现象来划分土地,当然这里的天文现象是肉眼可见的现象,这里的土地也仅仅是当时周人的活动范围。《周礼》说:“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十有二土”就是土地的分类,也称为十二分野,地上的十二分野就是根据天上的十二次来的。

古人为了度量日、月、行星的位置和运动,以此用于计时、断吉凶等实际用途,把黄道带(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划分为十二等,命名为“十二次”。每次都有各自的名称,依次为星纪、玄枵(xiāo)、娵訾(jūzī)、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天上这十二次分别对应地面上的区域,就是十二分野。

例如今天的山西就是当时的晋野,对应十二次的实沈。因为二十八星宿也包括在十二次中,所以也用二十八星宿的名称来命名地上的分野。唐代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翼轸”对应的就是地上九州之一的荆州,曾经的楚分野。

二、从地的角度出发的土地分类——“土会之法”。

地就是地貌,周人已经按照地貌特征将土地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水边和低下的土地)、原隰(平原和低下的地方)。这种分类方法为后世继承,初具现代地理学中五种地形分类的雏形。

周人还依据不同地区的植物、动物、人民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将动物分为毛物(貂狐类毛细密的动物)、鳞物(鱼龙等鳞甲类的动物)、羽物(隹雉类有羽毛的动物)、介物(龟鳖类有甲壳的动物)、裸物(虎豹类少毛的动物),植物、人民也都相应分成了五类。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分类方法,对后世动物、植物的分类有着开创示范意义。

三、从人的角度出发的土地分类——“土均之法”。

从人的角度出发划分土地,其实还是依据土地的性质、特点进行分类。不过这是为了方便均等地分给人民土地进行耕种,所以这里分的主要是可用于耕种的耕地,因此命名为从人的角度出发的土地分类。

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土地的性质将土地分为九等,具体见《草人》官职的记载,这九种土地,包括了干涸的泽地、盐碱地、沙壤、黏土等。令人惊叹的是,周人已经找到改良这九种土质的方法,并种植适宜的植物。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土地轮耕时间长短划分。“不易之地”是年年可耕种,不需要休耕的上等好地;“一易之地”是种一年需要休耕一年的次一等土地;“再易之地”是隔两年再种的次等土地。不同土质的土地有着这么明显的差别,自然划分给每家每户的亩数也不相同,例如“不易之地”每家发亩,而“再易之地”每家发亩。土地有这么明显的差别,那么税收上必然也要体现出这种差别,这就是“土均”的一个重要作用。

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细致的划分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形复杂、交错,土地性质各不相同,既需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也需要从微观上具体操作。二是准确区分各种地形及其物产,有利于统治者征税,同时能均平地税,使税收看起来公平公正,尽量考虑到各地各自的情形,让百姓“满意”地缴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