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条款繁多,文献记载“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周礼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渗透到社会的细胞—家庭。“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而且在奴隶主贵族内部也是等级森严,制度严密。周代的礼乐制度详细地规定了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不同的待遇,涉及政治、军事、文化、个人生活,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大者国之大事,如都城建设、军队编制等,小者个人生活用品,如服饰、乘舆等,通通纳人礼的范畴。周代天子(即周王)的车舆(yú)制度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经学最为兴盛的东汉(25-年),经学家们却为周天子“驾六马”或是“驾四马”发生了争论。天子驾马之数有两说:许慎、王萧等认为周王乘六匹马拉的车(天子驾六,诸侯卿同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一,克参考《春秋公羊传》、《后汉书·舆服志》等);郑玄等则以为周王乘四匹马拉的车(天子至大夫同驾四,士驾二,可参考《周礼》、《诗经·鄘yōng风旄máo》孔颖达疏等)。东汉时期发生的这场经学大论战,由于文献散佚,已难考证,但从后人的描述中可知他们之间论争之剧烈,论理之精辟,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极大影响:“两汉经学,号为极盛,若许若郑,尤为一代通儒,大敌相当,输攻墨学,非后来一知半解所可望;其津涯此编,虽散佚之余十不存一,而引经据古,犹见典型;残章断简,固远胜后儒之累牍连篇矣。这场发生在公元2世纪的关于古制天子驾数的经学争论,大约历经了多年悠悠岁月的等待,在公元21世纪初才真正有了定论,其结论就是:古制“天子驾六马”。之所以有如此的结论,首先是因为洛阳东周“天子驾六”车马坑的出土。天子驾六车马坑天子驾六洛阳市东周(东周就是我们说的春秋和战国时期)的都城,即周天子居住的城市。年10月,洛阳在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发现了六匹马驾一车的遗迹,此为东周考古重大发现之一,被誉为“东周瑰宝,举世无双”。这座古墓发现了“甲”字型墓两座,车马坑(含马坑)18座。后于原址修建“天子驾六”博物馆,博物馆原址原状陈列展示的是西区6号马坑和中区5号车马坑,其它均进行了回填保护。中区5号车马坑就是著名的“天子驾六”车马陪葬坑。规模最大、车马数量最多、气势最为宏伟壮观。天子驾六博物馆年8月,洛阳市唐宫西路又发现一座保存更好的“一车六马”车马坑;年11月,先是长安区神禾塬发现了战国秦的“亚”字型大墓旁边六马车的陪葬坑。学界普遍认为,洛阳两处“六马车”都是“天子驾六”的实物,即东周天子的马车。而西安秦国六马车的主人,有人猜测是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也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的儿子嬴胡亥,即秦二世。(东周天子已无实权,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各地诸侯割据势力互相征伐,但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取代周天子,但时有预制行为,如由“王”称“君”、用九鼎、驾六等)。三座“天子驾六”车马坑实物都是东周时期的。至于西周时期是“天子驾六”还是“天子驾驷”,尚需要考古学证据,且待来日。周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天子的陵墓,即西周王陵,从来没有被发现过。洛阳六马车的主人的大墓,也就是东周王陵,理论上讲应该距车马坑不远。东周历时年,一共二十五位周王,应当有二十五座王陵。考古界有人认为,其中有八座位于洛阳金村。这八座东周王陵都是“甲”字形大墓,在20世纪20年代被盗挖摧毁,文物彻底流散。余下十七座,一直还未被找到。或许,不远的未来,我们能够找到东周及西周的王陵。当然,不到万不得已,王陵是不会被发掘的。所以年洛阳天子驾六车马坑附近的两座“甲”字形大墓,也被保留,未予发掘。天子驾六上图是年河南省洛阳市唐宫西路出土的“天子驾六”车马坑。这辆车的车厢壁不高,所以乘坐的人都应该是坐着而非站立的。这辆车使用了六匹马,在东周这是至高无上的级别,坐在车里的人,是东周天子。理论上讲,天子的马车是不需要他自己驾驶的。周以右为尊,车上坐着的除了天子,在他身左应该还有一位负责驾车的驭手。照片中的围观少年正望向车厢中东周天子的座驾:天子座位身后,日光下只有一片年夏末飘零的绿色梧桐树叶。春风桃李花开,秋雨梧桐叶落,已经又是一个不同的人间了。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