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视热播,承载着中华文明五千年智慧的四书五经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进百姓视野。始知,当今社会和家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三千年前早有答案。今天起,我们共学《论语》,领悟安身立命,家庭和谐,事业有成的圣贤智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1
原文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
白话
孔子说:“周朝比照于夏、商二代的文化,真是灿烂盛美啊这个文明!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3
关键词
监于二代:监,如同“视”、“看”,即是比照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借鉴之意。是说周朝的制度是依据夏商二代的制度而进行损益之。
郁郁乎文哉:郁郁,是指完备、丰盛。文是指礼乐制度文物。周朝就是在夏朝和商朝的典章文物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制度,所以这个制度非常地完备,孔子从而行之,极其赞美周礼。
4
延展
孔子对夏商周三代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周朝的礼仪制度最灿烂盛大,比夏商更完备。
李炳南先生说,三代礼文既以周礼最为完备,则郁郁二字自然包含礼的本质与条文,两者兼备,而相平衡。也就是文质彬彬之意。文与质平衡,无过,亦无不及,就是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
也就是说,从哪里看周礼的完备和文明呢?一个是从质,一个是从文。质就是这个制度的本质;文是外在的,比如礼乐、规定等等。周朝的文、质都达到了恰当的状态,达到了一个平衡、中庸的状态,达到了仁的最佳状态。所以孔子说吾从周,也就是遵从文王、周公制定的法度。
周朝的礼确实非常恢弘,所以对周朝的认识也要完整,文王是受命于天,周朝的文明是从文王那里开始并奠定下来的基础。在理解周朝文明的时候,不能忘记了文王。
在《汉书-礼乐志》中讲到,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是说好的制度会顺着继承前代的,就是顺着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前行。但是时代变了,要有所损益。比如现在我们穿古代的衣服,宽袍大袖,可能会觉得有点不方便,但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在节日的时候穿。
好的制度,既要有延续,也要顺应时间、民心而进行损益。周朝继承夏商二代,对其文物制度进行损益,同时达到了文明大备的极高境界,所以孔子从周。
钱穆先生对这章也有个解释:三代之礼,乃孔子博学好古之所得,这是孔子之温故;其曰“吾从周”,则乃孔子之新知。在前面为政篇咱们学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所以这一章,也可以体现出,孔子的治学总是在时时温故而知新,这也对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治学、学习一定要温故而知新。
从中也可以看到孔子的博学好古。他不光博学好古,还能与时俱进。孔子的博学好古,体现在前面学过的,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还有这章的“郁郁乎文哉”。
他的与时俱进,体现在“吾从周”。
所以孟子说,夫子之学,集大成者也!
以上就是我的导读内容,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田园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