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听到三妻四妾这个词的时候,脑海中乍然出现的定然是一个男人拥有很多个女人的画面。大部分的人也认为三妻四妾是古代的常见现象。
但如果我告诉你,古代从来是一夫一妻制,你大概也是不相信的。三妻四妾这个词的来源是起始于春秋时期。
那时候的齐国君主一直在犹豫立哪位夫人为后,犹豫不决之后更是玩笑地说道要立三后。
因此史官记载为三妻,尽管当时的齐国君主到死也未抉择出来,但也导致了三妻说法的由来。
而到了周朝颁布周礼之后,更是规定了周朝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三妻这个说法,其实从古至今都只算是一种夸张的说法。那么三妻四妾到底是什么身份?三妻四妾真的是一个男子拥有三个妻子四个妾吗?
然而三妻只是根据妾来区分的,一种高于妾的身份。
在娶妻的时候必然是有聘礼嫁妆,有结婚的流程。
古代男子虽然大多数人都有很多个女人,但是对于妻子这个位置来说,依旧是只能有一人,即便是在后宫之中,在同一时间也只能拥有一位皇后。
而且在妻子死后,就算男子的妾室成群,也不可以让其中一位当做妻子,而是要再明媒正娶一位妻子做自己的正室。
这也是我们俗称的发妻,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平妻,平妻相当于权贵家的侧福晋,地位低于发妻,但比妾室要高。
但也有不同于寻常类的权贵家族,像是汉赵君主刘聪,同一时间设了四位皇后;还有北周宣帝宇文赟,一下子设了五位皇后。
但这类也是少见的,而且那时候的政权大多掌握在少数民族手里。
四妾,名义上听起来像是拥有四个妾室,但实际上四这个词不过是一个概括,在古代,大多数贵权都以自家的妾室数目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有比四个少的,也有比四个多很多的。
四妾的来源有很多,可以分为四类:贱妾,媵,丫鬟和侧室。
贱妾大多指的是犯了罪受了刑,亦或者是身份地位低于普通老百姓的,像是娼女、奴婢一些地位低下的的女子,尽管她们地位低下,但若是获得了丈夫的喜爱,成为一名宠妾,日子自然也是不会难过的。
媵,多指陪嫁丫鬟,一般都是和正妻关系不错的丫鬟,所受到的待遇会比其他的妾室要好上许多,毕竟有个妻子地位的做后台。
丫鬟和贱妾大有相同的意思,但是丫鬟大多是指府上的仆人,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不过是在府中做工,能成为妾的大部分都是在男子以前的贴身丫鬟,负责照顾平日起居;与男女主人关系比较密切。
还有一个侧室,这是一个地位要高于其他三种类型的妾,可能出身较高,也是写了纳妾文书的,有名分。况且在妻子去世后,侧室可以扶正做妻子。
可以说是侧室算妻,但比妻子的地位要低;也可以说侧室算妾,但是地位比妾要高。
古代大多数男子妻妾成群,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后院女子过多也多余勾心斗角。
但其实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三妻四妾都算是形容一个男子过于花心的词。平民百姓大多一夫一妻照样过得幸福美满。
而贵族的三妻四妾,哪怕女子成群,真心相爱的又有多少,不过是看中钱财和权贵。
三妻四妾从本义上就是对女子的一种不公平对待,对家庭的维护也起到不利的作用。
因此到了现代,三妻四妾从法律上就不被允许,男女平等,一夫一妻才能起到阴阳平衡,万物一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