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文化之立功ldquo非学非以

太公文化连载《三》

立功是指为国为民的功绩。姜太公生平之功绩

一、助武王伐纣,改朝换代之功。

姜子牙辅佐文王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

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后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纣王荒淫暴虐到了极点,姜子牙见时机成熟,组成伐纣大军。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各诸侯率兵车乘会合。商纣王也集结70万兵马赶至牧野。战幕一揭开,姜子牙亲率少部精锐为先锋在前面挑战,姬发人马深得民心,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纣王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姜子牙引姬发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

二、姜太公治国期间的惠民之功

1、以法治国,安定民心。

司寇营汤阳奉阴违,受贿害民,并妖言惑众,宣称要以所谓的"仁义"治齐,姜太公便令人把营汤斩首,以正政令;东海上有被时人称为"贤人"的狂矞、华士兄弟,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为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态和平对抗新生的齐国,姜子牙认为他们自私自利,不为国家尽义务,是"害群之马",就下令诛杀他们。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

2、政治上推行:破西周传统,尊贤尚功的政策。

就是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通过考核符合选贤标准的人,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创造性。这一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姜太公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实践证明,他的用人思想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

3、文化上融各族礼仪,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

所谓“俗”,指“夷俗”,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生活方式;所谓“礼”,指“夷礼”,即当时当地东夷人的礼仪制度;太公认为,如果在齐地强力推行周礼,容易产生各民族矛盾,不利于治国安邦。经过再三斟酌,他决定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尊重东夷人的文化传统,不强制干涉,不强制推行周礼,且务实地创造了既让齐民乐于接受,又不太悖周礼的新制。

4、提出以“五材”、“八征”为核心内容的军事人才理论

在《六韬?龙韬?选将》中,姜太公认为,“勇、智、仁、信、忠”五材是将帅必须具备的才能,缺一不可;并且提出应当把将领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考察,考察鉴定方法就是八征:“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辞。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

5、完善国家军队系统理论

据《六韬?龙韬?王翼》记载,姜太公认为仅将帅一人具备“德、法、术”等才能还不够,还需要人才辅佐,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具体做法就是组成七十二人的军事领导、参谋等机构,从战争的各个方面为将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为此,姜太公成立了作战筹划、地理位置测绘、粮草军备供应、情报侦察等十七类职能部门。

6、完善军事军令传递暗语

军队通信暗语是“阴符”、“阴书”

“阴符”是我国古代一种由君主和将帅秘密掌握,用来调动军队、暗中传递消息,而不泄露军事机密的凭证,也是兵权的象征。一符从中剖为两半,有关双方各执一半,使用时两半互相扣合,表示验证可信。《六韬?龙韬?阴符》里记载了姜太公所创的八种阴符:有我军大获全胜、全歼敌军的阴符,长度为一尺;有击破敌军,擒获敌将的阴符,长度为九寸;有迫使敌军投降,占领敌人城邑的阴符,长度为八寸;有击退敌人,通报战况的阴符,长度为七寸;有激励军民坚强守御的阴符,长度为六寸;有请求补给粮草、增加兵力的阴符,长度为五寸;有报告军队失败,将领阵亡的阴符,长度为四寸;有报告战斗失利,士卒伤亡的阴符,长度为三寸。

在“阴符”的基础上,太公望还制定了一种“阴书”,比阴符能传递更具体的消息。据《六韬?龙韬?阴符》记载,国君用阴书向主将传达指示,主将用阴书向国君请示问题,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派三个人送信,每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互参差,即使送信的人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

三、心系国家,遗命托孤,安定周室之功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

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部队。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或左右呼应,东西夹攻,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就这样姜太公及其子嗣护持周室长达年之久。

四、文韬武略,全能宗师,尤以军事影响后世之功

纵观姜子牙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

五、代天宣化,封神之功

姜子牙30岁左右得元始天尊化身点化,于麒麟崖修道攻读兵书40年,奉命辅佐周文王、武王讨伐商纣王。其间阐教之元始天尊、截教通天教主、西方教主接引道人三位教主共立了封神榜。伐纣成功后,姜子牙奉命封众神,指定姜子牙完成封神榜是“天意”

为了迅速提升姜子牙的实战能力,把上古神兽四不相赐给他当坐骑,把戊己杏黄旗赠给他护身,还为他量身打造了一条鞭长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节,每一节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的打神鞭。

至此姜子牙完成封三百六十五路正神。姜子封神后,元始天尊感其赤城、正直,封神有功,并没有收回打神鞭,并特许其灵游众神部,有了“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之说

六、《六韬》文化巨作之功

中国古代的兵论、兵法、兵书、战策、战术等一整套的军事理论学说,就其最早发端、形成体系、构成学说来说,都始自齐国,源自太公,所以说太公为兵家宗师、齐国兵圣、

中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姜太公著有《六韬》《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军事著作,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圣”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其军事思想亦不乏借鉴太公谋略之处。

七、创作《乾坤万年歌》

创作《乾坤万年歌》,歌中预言从周朝开始,直至未来大同世界,令后人参悟。

为国为民,国家安定,人民幸福,才是太公的终极目标。

纵观太公的一生,立功要做到三个方面:

1、立功要先立志,立志要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不做得过且过的苦行僧。

2、立功“非学非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任何一个有功于人民、有功于社会的功臣,都是凭借历史平台施展自己学来的才华而成就的。

3、立功而不居功,立功就是奉献,不是索取。立功是无私的付出,是用血汗著书,是用心灵开路。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功无止境。

《说文解字》说:“功义为用辛劳安定国家的功绩、功业。从力从功,亦劳作之意。”“立功”不仅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仍然可以建功立业。

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