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也叫“祭月节”,又叫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
顾名思义,中秋节与月亮有关。
简明扼要
最早关于中秋的记载是在三代时期周代的《周礼》中:
“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大致讲仲秋之日,官府赐粥于民,实其腹,强其骨,来寓意国民富足。
又在周之后的春秋《礼记》中有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意思是天子春天祭日,秋天祭月。
推测
由上推测,在周代及其及以前,华夏农业文明逐渐发达,蒸蒸日上,秋季是丰收的时刻,并且周代时历法完善,于是在中秋这一天发放粥品,期望国民富足。
周代以后,随着周天子失势,各诸侯国自由发展,逐渐形成祭祀的习俗。
月饼
后续历经汉唐盛世,由宫廷祭祀发展起来的赏月逐渐传至民间,中秋的习俗逐渐形成。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的节令食品。
时至今日,随着民生发展,更多的象征幸福的习俗涌现出来
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这就是我们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