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顺治十七年八月,顺治皇帝最为宠爱的贵妃董鄂妃(年—年)薨逝,年仅22岁。这董鄂妃身材窈窕,秀外慧中,自顺治十三年入宫便深得顺治皇帝宠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可惜红颜薄命。顺治皇帝自是悲痛万分,无心朝政,五日不曾上朝,五日后方才下旨,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命礼部办理丧葬事宜,在此不必细说。
顺治与董鄂妃顺治经此变故后,看破红尘,第二年正月脱尘出世,留下遗诏一份:
太祖太宗创垂基业,所关至重,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八岁岐嶷颖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即皇帝位,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大概意思是说:祖宗如此大的基业,由佟氏所生的玄烨继承,这孩子8岁,聪明伶俐,立为皇太子。让玄烨按礼制服丧27天,27天后就继皇帝位吧,我以肺腑之心托付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辅政,告知天下。
遗诏中所指的礼制是什么呢?如何规定的服丧27天?这事要从我国古代的丧服制度说起。
丧服制度起源
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仪礼·丧服》疏中是这样解释丧服制度的:
“黄帝之时,朴略尚质,行心丧之礼,终身不变”,“唐虞之日,淳朴渐亏,虽行心丧,更以三年为限”,“三王以降,浇伪渐起,故制丧服,以表哀情”。
孔颖达意思是说:黄帝时代,民风淳朴敦厚、品德高尚,实行心丧之礼,心里悲痛失去亲人,终身不会忘记,以道德约束就可以了;到了唐尧与虞舜时代,民风就不那么淳朴了,虽然还实行心丧,但心已经没那么诚了,终身实行就做不到了,于是规定了三年的服丧期限,这时候用道德约束就不行了,开始用礼仪来约束了。到了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以后的时代,人心就慢慢虚伪了,有的人就做不到了,不用礼制约束不行了,所以制定了丧服制度,最起码礼仪上要做到大致不误。
《仪礼·丧服》篇,据传是孔子依据周礼制定的,历朝历代基本上都以此为宗,秦汉以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制度。
孔子《仪礼·丧服》
《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根据与死者亲疏远近采用不同的服制,由重至轻,分为斩衰(cuī)、齐衰(齐zī)、大功、小功、缌麻(缌sī)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斩衰最重,儿子为父亲、没有出嫁的女儿为父亲、出嫁后因某种原因回娘家永久居住的女儿为父亲、过继的嫡子为过继父亲、承重孙为祖父(即长房长子比父母先死,那么长房长孙在他祖父祖母死后举办丧礼时要代替长房长子服丧)、妻妾为丈夫、父亲为长子,这些都要服斩衰之丧。
斩衰的丧期为三年,但不是整三年,一般为2个周年加上第三个周年的头一个月,即25个月,唐代以后一般为27个月。三年的丧期据说是因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也就是说孩子出生后经三年婴幼儿时期,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要为父母服丧三年,报答养育之恩。在古代礼仪中,长子、长房长孙都是家族的继承人,地位相当高,所以才有承重孙为祖父、父亲为长子服三年之丧,也称通丧。
齐衰仅次于斩衰,齐衰又分四个等级:齐衰三年,齐衰杖期(jì),齐衰不杖期,齐衰三月。丧期从三年到三个月不等,在此不再赘述;大功再次,丧期为9个月;小功第四,为5个月;缌麻最后,为三个月。
按《仪礼·丧服》来讲,顺治皇帝去世,玄烨作为儿子,应服斩衰,丧期为25个月或27个月。这又得说说我国丧服制度制定的原则--丧服四制。
丧服四制
我国古代礼制的总原则是,取法天地,效法四时,顺乎阴阳,体乎人情。据此,丧服制度也制定了四条原则:讲感情、讲理智、讲原则、讲灵活。讲感情,表现为仁;讲理智,表现为义;讲原则,表现为礼;讲灵活,表现为智。
一代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著《顺宗实录五》有云:
“圣人大孝,在乎善继。枢务之重,军国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阙。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
大意是:贤德的人非常孝顺长辈,重视家族传承。国务、军机繁重,皇帝继位之事,不可耽搁。用天代替月,既考虑到了祖宗的礼制,又灵活变通。所以皇帝继位最好三日即听政,十三天小祥祭奠,十五天大祥祭奠,二十七天服丧期满。
《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也有表述:
“自汉文短丧,历代因之,天子遂无三年之丧……寿皇圣帝至性,以日易月之外,犹执通丧。”
大意是:自汉文帝刘恒提倡以日易月以来,历朝历代都遵循这一方式,从此皇帝不用再服三年之丧了......宋孝宗至情至性,除执行服丧二十七天外,还提倡服丧三年。
顺治遗诏应该是按此礼制,让玄烨服丧27天后继位。当时清朝初定,南明势力尚存、郑成功割据台湾、三藩未定、国家百废待兴,顺治让玄烨服丧27天的安排,即合乎礼制又善巧方便,合情合理,也体现了顺治以清朝江山社稷为重的良苦用心。
后记
其实,服丧还有内丧和外丧之分,韩愈所著《顺宗实录五》中所言,“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内丧是家族以内的安排,外丧指的是对外礼仪上的安排,内丧比外丧天数要多。《仪礼·丧服》所说“五服”也指的是外丧,顺治帝二十七天服丧指的也是外丧。
资料、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