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所编修的大型丛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全面的总结。它共收入书籍多种,含多卷,分为多册。其所包含书籍,根据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四库全书》编撰完成之后,一共抄录了七部。目前这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这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窥其全貌。
因为《四库全书》总共有多册,包含了总共44类的典籍,其内容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可能有时间去通读。而《四库全书总目》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总揽四库的机会。《四库全书总目》也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将《四库全书》所选录的典籍都做了一个简要的概括,其概括不仅仅是聚焦典籍的内容,对典籍所讨论范围的流传、争议、优缺点都有很精彩的描述。这是一个了解中华典籍的很好的切入点。
经史子集,经部作为中华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是学习传统文化的所必须要了解的内容。而礼类,在经部中重要程度高,难度大,一直以来历代学者关于礼类的著作汗牛匆栋。而《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十九礼类一的叙言中,用短短的几百字,将礼类的学术史说的清楚明白,为学习礼类典籍的人理清了整个脉络。这篇小短文可以说是常读常新,实为不可多得的经典。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十九礼类一叙言
古称议礼如聚讼。然《仪礼》难读,儒者罕通,不能聚讼。《礼记》辑自汉儒,某增某减,具有主名,亦无庸聚讼。所辨论求胜者,《周礼》一书而已。考《大司乐》章先见於魏文侯时,理不容伪。河间献王但言阙《冬官》一篇,不言简编失次,则窜乱移补者亦妄。三《礼》并立,一从古本,无可疑也。郑康成《注》,贾公彦、孔颖达《疏》,於名物度数特详。宋儒攻击,仅摭其好引谶纬一失,至其训诂则弗能逾越。盖得其节文,乃可推制作之精意,不比《孝经》、《论语》可推寻文句而谈。本汉唐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义理,亦无可疑也。谨以类区分,定为六目: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曰《三礼总义》、曰《通礼》、曰《杂礼书》。六目之中,各以时代为先後,庶源流同异,可比而考焉。
注:此部分内容选自《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十九礼类一中华书局版《四库全书总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