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姬昌。
易经归根结底讲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人的一生是由自己创造的,只有通过你的努力才能实现你的理性。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古代汉族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易经》原是上古卜筮的学术,但到了商、周之际,经过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围,进入“天人之际”的学术领域,由此《周易》一书,便成为中国人文化的基础。
《周礼》中有春官大卜:“常三易方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
《易传》的作者,自西东汉到北宋初期,学者均认为是孔子,其他易学家并无异议。班固撰《汉书》,承司马迁所说,将《周易》经传的作者和成书时间扼要概括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统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藉以释疑。
易经认为,盘古开天地之前,也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就是一太极(即物理学中所说“质点”),这个太极之内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融在一起,相对地来说比较安静稳定的状态,这时称之为太极状态,简称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