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迄今为止,道德经一共有三个版本,即传世版道德经,帛书版道德经,楚简版道德经。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老子》(《道德经》)帛书,分甲本与乙本,内容更为古朴,由于帛书是在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而三号墓主利苍之子利豨死于公元前年,属于西汉初年,与老子相隔余年,因此人们相信帛书版道德经最接近老子道德经原版,道德经谜团基本被解开。但在二十年之后,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中,考古专家出土大量竹简,共计1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就包括《道德经》。学者仔细研究之后大吃一惊,郭店楚简中的战国版《道德经》,与帛书版《道德经》既相同又大不相同,这种纠结矛盾的背后,隐藏的真相应是道德经作者并非老子一人!01:司马迁笔下的道德经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具体职业大概是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拥有得天独厚的读书条件,能留下著作就可以理解了。但司马迁笔下的道德经作者,却并非确定无疑的是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司马迁的这段记载,透露了四条关键信息。1,老子见周王室衰落,于是骑牛西去。老子是春秋晚期人,百年之后秦国才有商鞅变法,当时秦国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从避难角度来说,去秦国不是好选择;从传道角度来说,老子也没有必要去更野蛮的秦国。既然如此,老子为何在“周之衰”的情况下西行?2,《道德经》的原本名称不是道德经,只是“言道德之意的五千余言”。3,《道德经》第二个可能的作者是楚人老莱子,著书十五篇(传世版道德经81章),与孔子同一时代。4,《道德经》第三个可能的作者是周太史儋,即周王室的史官儋,大约公元前年见秦献公。言而总之,就传世史料来看,道德经的作者扑朔迷离,无法分辨出作者究竟是谁。02:现代学者的考证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疑古派思潮兴起,《道德经》成书时间的讨论成为焦点,主要分为两个阵营,即:“早出说”与“晚出说”。“早出说”的代表是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胡适将老子列在首位,认为道德经即为老子所写,只是传世道德经被后人妄自删改了很多。“晚出说”的代表是梁启超,在《论老子书作于战国之末》一文中,认为道德经是战国末期、西汉初期的作品。这一说法的论据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有四条。1,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当时秦国还不是最强之国,老子“周之衰”西去不合逻辑。如果换成周太史儋时代,当时是“周将亡,秦将兴”,太史儋离周去秦比较符合常情,之后被尹喜请著《道德经》一书。2,《礼记》中多次提到孔子问礼于老聃,“问闻之老聃曰”,指出老子恪守周礼,而《道德经》一文中却怀疑礼、不满礼,与孔子眼里的老子形象严重不符。3,传世道德经中,存在不少“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等的过激、过于自由的言论,不太像春秋时代重视礼仪的言论,反而更类似血腥背景下的战国时代。4,司马迁说老子八代孙与孔子十三代孙同仕于汉,而老子年龄大约比孔子还要大20岁,因此这就违背常理了。如果道德经作者是周太史儋,那么这一说法就比较符合常理。上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版《道德经》,但并未从根本上平息上述争议,原因也很简单,帛书版虽然很多地方惨遭篡改,但总体上与传世版大致相同,道德经的作者是谁还是不能确定。03:郭店楚简版道德经出土年,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枚竹简,其中有字简枚,共计1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郭店楚简版《道德经》,是距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版本,为揭开《道德经》谜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一,楚简版《道德经》抄本的年代如果楚简版在周太史儋之前,那么即可否定掉周太史儋。由于郭店一号楚墓M1曾遭盗墓,随葬品不全,因此虽然出土了大批竹简,但缺少可供断代的确切线索,专家只能从墓葬体制与出土器物上推断。《荆门郭店一号楚墓》考古报告中记载:郭店M1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下葬年代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初。也就是说,大约是在公元前年—年,在周太史儋之后出现。二,楚简版与帛书版字数比较楚简版《道德经》只有二千多字,而帛书版分甲本与乙本,甲本为字,乙本为字(外加重文字),前者只有后者的40%。除此之外,两版章节结构也不太相同,一些相同的章节中,帛书版的文字量激增。通过这种简单比较判断,依然无法得出道德经的作者,反而带来更多的疑问:两版是否出于同一人之手,帛书版是对楚简版的改写与扩充,还是楚简版本身是一个精简节选本?尽管这些问题没有直接答案,但楚简版道德经的内容却透露了时代背景,揭开了作者之谜。04:楚简版应是老子原版与帛书版(类似传世版)相比,楚简版具有浓厚的春秋末期色彩,应为老子原版道德经,笔者举四个例子。一,反战思想没有帛书版强至今道德经有三个版本,即传世版、帛书版、楚简版。相当于传世版三十一章,楚简版只说“故曰兵者非君子之器”,帛书版变为“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从“非君子之器”到“不祥之器”,反战思想力度越来越强。相当于传世版三十六章,楚简版与帛书版都说“不欲以兵强于天下”,但帛书版比楚简版多了“师之所至,荆棘生之”,而传世版比帛书版多了“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之所以有这一思想变化,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老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战争力度强度都无法与战国时代相比,而战国时代又无法与后来的秦汉战乱相比。所以,老子虽然反战,但说的还比较温和。二,楚简版没有否定仁义礼楚简版中说“绝智弃辩”、“绝诈弃伪”,与春秋晚期礼崩乐坏、尔虞我诈兴起有关。但到了传世版与帛书版都否定仁义礼,提出“绝圣弃智”、“绝义弃仁”。楚简版中说“天地之间犹如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大意是天地之间像一乐器,你不吹它不动,你一吹它就动,而动它的人就是王侯。但帛书版与传世版在之前还有一句狠话,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帛书版中有“不尚贤,使民不争”,楚简版中没有不尚贤的语句。我们都知道,墨子提出尚贤,而老子还在墨子之前,可见楚简版没有不尚贤的语句不是偶然。显然,楚简版没有否定圣人,没有否定仁义礼,而帛书版与传世版彻底否定仁义礼,否定了圣人。比较春秋与战国时代背景,不难看出楚简版对应的是春秋。三,楚简版只有一处“取天下”言论楚简版道德经中,只有一处提到“取天下”,即“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里的“无事”是指周王室,然后恢复天下共主地位。这一句话在传世本与帛书版中都有。帛书版与传世版中,多次提到“取天下”,比如:“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还有“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等,与楚简版的“无事取天下”大不相同,这里是“将欲取天下”,说明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由此可见,由于战国晚期秦国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非常明朗,因此“将欲”一词反复出现说明帛书版的形成年代应该是在战国中期,而楚简版明显出自春秋晚期。而且,楚简版对周王室的维护,也说明作者不可能是楚人老莱子。楚人一直“不服周”,老莱子身为楚人一员,或许反对战争,但不可能公开支持周王室。四,帛书版中独特的战国标记帛书版中有两个战国时代的铁证,即“万乘之主”与“三十辐共一毂”,楚简版中皆无这两句话。所谓“万乘之主”,就是有一万辆战车,但在整个春秋时代,最强的霸主国晋国、秦国、齐国、楚国等,兵车最多的不超过五千。所谓“三十辐共一毂”,即“三十根辐条构成一个车轮”,根据学者郭宝钧的考证,春秋时代没有这种车子,直到战国中后期才出现。可见,楚简版与帛书版分属两个时代,一个是春秋晚期,一个是战国中后期。通过上述内容对比分析,《道德经》的作者就非常明了了:楚简版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帛书版道德经的作者应该是周太史儋。周太史儋在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进行了篡改与扩充,“骑牛西去”的不是老子而是周太史儋,关令尹喜得到的应是帛书版道德经。或许,既由于老子原版在传承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又由于周太史儋、汉朝人对其不断修改,导致《道德经》越来越拧巴,出现不少语句矛盾,于是道德经变得越来越神秘难懂。参考资料:楚简版、帛书版、传世版《道德经》,《楚简与帛书《老子》的作者和时代印记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