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从狭义上分析古代所有的官员都叫士大夫,从广义上分析,一些非常有才华的读书人即使没有官职也可以被称为士大夫。现在我们无法考证这个群体是何时出现的,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士大夫早在奴隶社会时就已经存在了。
不管是《周礼》还是其他的记载中,都能找到士大夫的身影。《周礼》中对士大夫从来不缺少赞美的言辞,在书中曾写道:“征战四方的将士,即使作战勇猛也不过是下大夫,只有统领三军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士大夫”。由此可见在当时士大夫是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的。
从这些言词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士大夫在当时有着很高的赞誉,是春秋战国时期成功人士的称呼。由于动荡的环境,当时的人民很难得到一个稳定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深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果出现了天灾人祸,就不得不成为流民。
然而正是这些流民的存在,才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势的出现。因为他们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孕育出伟大的思想文化。
流民和士大夫表面上好像是相互对立的两个群体,其实不然,他们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本文将从东晋、南宋、南明、三个朝代的不同之处,分析流民和士大夫的关系。
一、东晋时期的士大夫和流民的关系。
东晋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朝代,它依然保留之前社会中注重出身的传统。当时最典型的人才制度是大名鼎鼎的九品中正制度,这个制度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人才的来源,却始终没能突破门阀制度的桎梏。
这和流民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在晋朝统一三国之后,并没有保持一个长久的太平。国度很快又陷入了混乱之中,在多年的征战中,一些在争夺中失势的家族不得不南下,这就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的流民。
这些在战场上失利的世家大族,来到南方之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韬光养晦,他们时刻在准备一场完美的复仇。即使这些家族内部也有矛盾,但是在北伐这件事上很容易达成同盟。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大夫和流民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二、南宋时期的流民与士大夫的关系。
北宋灭亡之后,南宋和东晋时期流落在南方的家族所面对的危机是相同的。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不得不率领家族的成员一直向南方迁移。南宋和东晋不同的是,南宋在此时的组织体系尚未崩溃,可以更好的组织这些流民。
人民的生活得以富强,社会的经济也可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甚至衍生出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分支,也就是后世常说的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的过程中,收益最大的自然是那些士大夫了。
南宋虽然面对着来自北方强大的压力,但是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了上百年之久。这样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儒学的昌盛!文化的昌盛让人们有着更高的凝聚力,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大家更可以团结一心。
三、南明时期的流民与士大夫之间的关系。
和前面两个朝代相比较,南明毫无疑问是非常可悲的。它所面临的危机远没有南宋的严重,可是南明却是中国古代最短命的王朝之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抛开皇帝的眼光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士大夫和流民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所以埋下了隐患。
明朝皇帝崇祯去世之后,一些皇室贵族逃向了南方并在那里开创了南明。没有处理好流民的生活问题是明朝覆灭的重要原因,在天灾人祸的情况下,明朝并没有解决人们所面对的问题,而是想要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难题。
这件事情的背后是士大夫和流民之间的矛盾,士大夫想当然的认为流民会逆来顺受,不过历史的事实却狠狠的打了这些人的脸面。南明的士大夫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对策,所以导致了南明的快速覆灭。
总结:
从上述三个朝代不同的历史结局上分析,士大夫必须和流民处理好关系,否则王朝的根基将会动摇。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只要内部团结一心也是有战胜强敌的机会的,如若不然,内部的矛盾将会逐渐加深,直至王朝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