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名言 >> 甲骨文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甲骨文由来

甲骨文由来

甲骨即龟甲和兽骨。龟甲主要是乌龟的腹甲,但也有少数背甲;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但也有少数其它动物的骨头,如虎、羊、猪、鹿等;甲骨上的文字,是用青铜刀刻上去的,被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

甲骨文字又叫“卜辞”、“商契”、“贞卜文”或“殷虚文”,是指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朝中期的国王盘庚,迁都到河南安阳一带,当时称为“殷”,相传八代十二位国王,治理二百七十三年。因统治者迷信“神灵”,每逢祭祀、庆典,遇到征战、灾祸,以及天象、年景、行猎、出游、生育、疾病等都要进行占卜以问吉凶,并把占卜日期、名字和内容刻在甲骨上,还将应验、结果与征兆记载下来,作为档案性质保存起来。另外,也把少数用于特殊记事的文字,依此方式加以制作;还有用软笔蘸墨、漆写成“胚胎式字”,而未经刻制,统称为甲骨文。商朝传至末代纣王时,被周朝武王灭亡,都城遗址逐渐变了废墟,年代久远,荒凉埋没,后人就叫“殷墟”。

甲骨文是年以来陆续从殷墟出土以来,迄今已发现甲骨文十五万余片,而流散到世界上十二个国家的有二万六千多片。甲骨文字共多个,能考释出来的约有一千五百余字;这些字多以毛笔所写的墨书或朱书,然后以青铜之类的尖利工具契刻。。甲骨文不但有象形字,也有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而且,它的字形自成体系,是比较成熟而系统的文字,这表明我国的汉字发展到甲骨文阶段,已经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了。

而据《广州日报》记者林静在一篇名为《广州莲花山摩崖字典岩面刻甲骨文字》文章中说:“荆鸿说,郭沫若先生曾经有个遗愿就是能够编撰一部甲骨文的字典,现在他已经把收集到的多个甲骨文字编撰成书,准备出版发行。‘其实从发现甲骨文到现在的多年时间里,考古专家已经发现了多个甲骨文字,现在被人认识的有多个字,还有多个甲骨文仍不被认识的,目前研究甲骨文的大专家们在世的已经很少,不知道以后那多个甲骨文字之谜能否被后人解开。’他说。”8说明甲骨文有七千多个,已能认识的达五个多个。

甲骨上所书写隽刻的文字内容,多半是卜辞,也有少数的记事。这是因为在夏商时期,人们无法理解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敬畏,这便形成了原始宗教崇拜,在较长时间内很迷信占卜,而占卜的场景或内容便成了原始绘画和文字的信息来源。

占卜,是古人用蓍草、龟壳、铜钱、竹签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原始宗教手法。占卜的方法是,在甲骨的一面凿出圆形的小槽,用火烧灼,于是甲骨的另一面就会裂开并显出裂纹来。然后,由博学有经验的祭司来辨认,通过甲骨呈现出裂纹来明了鬼神的意志,以不同的裂纹形状来判断吉凶。占卜结束后,再把所问的事情和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甲骨上,有时也把应验后的情况刻在甲骨上。由于甲骨文是占卜的记录,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卜辞”。

甲骨文造字法

从上万年的岩石绘画,到年前的刻符、陶文,再到年前甲骨文,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完成了文字从图画——刻符——文字的进化过程。虽然说,象形偏重的甲骨文还不是最完善的汉字,但从出土的大量甲骨文资料来看,它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这便是甲骨文称为“成熟汉字”的明证。

六书,是古人总结汉字造字方法的六项特征或分类法。在周朝已有此名,但无内容;直到东汉时,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才给予了详细讲解:“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沩,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9许慎的解释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仍以他所讲的为核心——六书,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早期的汉字主要以象形文字为主,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们最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法,也是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字体。一般而言,象形文字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需要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龜)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门”(門)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又如虎、山、月、象、马(馬)、鱼(魚)等,字的形状与事物的形态相似,这些字主要体现在图画或线条上,象征性较强,但局限性也较大,有些事物是很难用图画或线条表达出来的,因此慢慢有了指事、形声、会意等手法来创造新的汉字。

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指事字的特色是含有绘画中较抽象的东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等。

形声字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所属类别,声旁则表示相同或相近发音。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桐”字中“木”是形旁,“同”是声旁,表示“桐”与树木有关。

会意字也是属于“合体造字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以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例如“酒”字,以酿酒的器具“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酒”的字义;双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大致有“形转”“音转”“义转”三种说法。转注与假借的不同:转注是“一义数文”,也就是“异字同义”;假借是“一字数用”,也就是“异义同字”。转注字必须是一对或一组,不能是一个,如考与老、令与长、骂与詈、柱与楹等。

假借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因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造出文字来表现时,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如“早”写成“蚤”,“飞”写成“蜚”;“拒”写成“距”;“述”写成“术”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