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国的隐忧为何秦始皇没斩草除根

秦始皇没有对六国贵族进行赶尽杀绝,主要是因为实际上他根本杀不完。如果他真的想这么做,统一天下的难度将至少增加十倍以上。这是因为六国贵族在当时人口总数中所占比重太大了。如果秦始皇下定决心要赶尽杀绝,那么六国的每个人,无论是国君还是百姓,都会和秦国拼命。

如果他放开手杀,即使只杀三代以内的六国贵族,秦朝也至少要杀死一百万人以上。这样大规模的屠杀不仅秦始皇难以下手,即使他敢下手,只要这道命令发出去,整个六国就必然会集体造反。为更好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先秦社会组织结构。很多人都知道“炎黄子孙”的说法。

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意义的说法,每个人的身上真的流着炎帝和黄帝的血脉。因为在炎黄二帝时代,生产力比较落后,中原地区的人口总数并不多,大家基本上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因此,后来炎黄二帝利用这个特点建立了一个部落联盟。他不断把自己的子嗣派到其他部落充当管理人员。

这些子嗣在新的部落中享有优先择偶权和物资支配权。随着时间的推移,炎黄二帝的子嗣在不同的部落内逐渐繁衍生息,他们就像种子一样到了不同的部落之后再开枝散叶。相比之下,那些非炎黄二帝血脉的人占据的资源相对较少,自己留下的子孙后代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

这样,经过几代人的繁衍之后,这个部落联盟内所有的部落内部几乎都是以炎黄二帝的子孙后代为主体。后来,这个部落联盟开始对外扩张,征服其他部落,逐渐形成了国家和朝代。炎黄二帝的子孙后代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经过十几代人之后,后来的人身上基本上都有炎黄二帝的血脉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先秦时期的人十分重视姓氏的传承,即使当时连文字体系都尚未成熟,我们的祖先也把自己的每一代祖宗都记载得清清楚楚。他们清楚地记载了谁是谁的子孙,往上查多少代,能查到炎黄二帝身上,这些都是清清楚楚的事情。

同样地,这意味着后代在血缘上的关系至亲无比,区别仅在于血缘距离的远近。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既然所有人都是炎黄二帝的后代,理论上都是贵族,那么谁来做平民和奴隶呢?在夏商时期,这个问题或许还可以通过血缘关系来解决。只要是炎黄二帝的子孙,就是贵族,而非二帝的子孙则成为平民或奴隶。

外战俘虏也必然成为奴隶。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方法变得越来越行不通。因为在后期,国中一大半的人都有贵族血统,这是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的。如果所有人都是贵族,谁来工作呢?在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下,贵族永远只能是少数人。这使得谁来做贵族,谁来做平民,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随着历史的推移,宗法制就应运而生。它的真正出现其实可以追溯至夏朝,因为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需要解决贵族过多的问题。但是真正完整的宗法制体系,还是在周朝的时候出现的。周公这位执政人为了完善宗法制,曾推行‘周礼’。而在‘周礼’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在阐述宗法继承制。

宗法继承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例如,周天子有多个儿子,只有嫡长子有资格继承天子之位。其他儿子只能成为诸侯,而诸侯的其他儿子,也只有嫡长子能继承爵位。卿大夫的儿子只能成为士人,而士人之后也只有一个嫡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地位。

这样的制度体系,最终决定了官员的血缘地位,也限制了各个贵族家族的家族规模。除了嫡长子,其他士人的孩子都会沦为平民。若一个人祖上每代都没有嫡长子,即使祖先是周天子,到这一代也会变成平民。

比如汉高祖刘邦,其祖父是县令,士级别,但刘邦的父亲只是拥有土地的小地主或富农,刘邦这一代由于不是嫡长子,也沦为底层平民。如果秦始皇想对六国贵族一网打尽,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对士人和以上的贵族斩尽杀绝,即使是刘邦的爷爷也会被处死,显然不现实。

要是处死所有六国卿大夫以上的贵族,这些贵族不可能坐以待毙,下面的家族会被动员起来反抗,秦朝统一天下的阻力会变大很多。从正史上的蛛丝马迹来看,最开始秦始皇只是想灭掉六国,不打算对六国贵族动手,如秦国灭韩,也未处死韩国贵族。在韩国被消灭后,秦始皇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处理韩国的旧贵族?

历史上的灭国事件并不罕见,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诸侯国互相征战,灭国事件屡见不鲜。一般情况下,被灭国的国君会战死或被杀,而国君以下的卿大夫贵族只要投降,通常不会受到太多惩罚。即便是存在深仇大恨的情况,如果没有私人仇恨,灭国后的贵族也不会被问责。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共识。

秦始皇对待韩国的高层贵族也延续了这个规则,末代国君韩安被软禁,后人不受问责,基本上自身的财产土地也被保全。然而,发生了一次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秦始皇的态度。大约四年后,秦国正在和楚国战争,关键时刻,未被问责的韩国贵族发动了叛乱,导致秦国前线不稳。最终,秦国二十万大军被楚国消灭。

这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最大的失败之一。这次叛乱迫使秦始皇反思自己的问题。此后,六国的亡国之君基本上被全灭,哪怕是主动投降,最后也被软禁起来,活活饿死。从此,秦始皇对待亡国之君的态度彻底转变。从秦始皇的视角而言,他灭掉六国的举措实际上并无不当之处。

因为只有国君还在,六国贵族才会坚信自己有翻身的机会。只有消灭国君,摧毁他们的宗庙,才能从根本上打击那些六国贵族。但是,除了那几位亡国之君必须被处决之外,秦始皇并无意对其他六国贵族大动杀机。即便是国君的子孙后代,同样可以保住性命。这并不是因为秦始皇不想杀,而是一旦开始杀,难以杀尽。

而且,仇恨会越来越多。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六国被灭之后,几乎只有六国的亡国之君和他们的直系亲属可能会遭到清算。依然坚决反对秦朝的贵族也必定被杀。然而,除此之外,即便你之前是各国的核心贵族,无论你是国君的子孙,还是之前曾担任某国的丞相,都不会被惩罚。

最多也只是失去权力,成为富家翁而已。例如,后来项羽封的济北王田安,是末代齐王的亲孙子。再比如,在巨鹿之战之前被项羽斩杀的宋义,是之前楚国的令尹,也就是楚国的丞相。连国君的孙子和当年的丞相都没有被杀尽。因此,其他贵族也有存活的机会。

总的来说,秦始皇真正想要的是统一六国,而不是灭绝六国的百姓。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如果秦始皇真的想要斩尽六国贵族,必定会让六国更加坚定地反抗。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秦始皇恐怕也不大可能统一全国。当然,在对付这些六国贵族方面,秦始皇也不是没有办法。

秦朝建国之后,许多六国贵族被直接派往骊山修建皇陵,或者被调往北方修建长城。秦始皇还利用这些大型工程直接干扰六国百姓的生活,以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六国贵族在原来的地盘引起动乱。然而,遗憾的是,秦始皇只活了12年便去世了。接下来的执政者胡亥是一位昏庸之君。

如果秦始皇能多活几十年,坚持一代人的时间,等到那些年龄大的六国贵族全部逝世,即便是六国旧地的平民也恐怕不会再造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