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重拾古人风雅天眼新闻

农历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很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就对当时的情形进行了详细描述。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古人在这一天,形成众多仪式和习俗。祓禊。上巳节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求偶。上巳节还是中国三大传统情人节之一。《诗经·郑风·溱洧》描写了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诉心曲,表达爱情。古人用芍药中的“药”(通“约”)字代表相约,芍药也是男女间定情的象征。曲水流觞,又称为“流杯曲水之饮”。所谓“流杯”,也称“流觞”,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随波而下,止于某处,则其人取而饮之。水一般则要弯曲才行。即众人坐于环曲的水边,把盛着酒的觞置于流水之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魏明帝曾专门建了一个流杯亭。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流杯亭始见于三国时期的洛阳天渊池。天渊池是魏黄初五年(年)魏文帝曹丕时期所凿,每岁三月上巳,百官公卿以至庶民多修禊于此。此后,许多地方都建有流杯亭。在流杯亭里饮酒吟诗,那是有皇帝的年代王公贵族们附庸风雅的游戏。而普通百姓会在这一天携酒踏青,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春天。有的地方曲水流觞的方法也叫临水浮卵,即将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谁拾到谁食之。祈求生育。在上巳节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高禖,又称郊禖,因供于郊外而得名。起初上巳节是一个巫教活动,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来源南阳晚报编辑周章龙编审王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