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核心要素是ldquo理象

《易经》的核心要素是“理、象、数、占”,常称“易学四道”。

先有“道”,后有“理”。

“道”是指客观存在的天地万物的内在发展规律。

人生在世必须努力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并且进一步运用这些规律来立身处世,这就是“理”。

如有人能自觉按照事物的“道理”去指导或约束自己的言行,就是有所“得”,也称有“德”。“德高”就受到大众的敬佩,称“德高望重”。

《老子》:“道可道,非恒道。”——强调“道”是在不断变化的。

象:是指万物都有形象,万事都有现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看到事物的形象和现象后会从中有所领悟,有所启发,于是这些“象”就成了一种“征”或“兆”。所以在“象”的后面还有很多学问。

数:是事物呈现出现象的数学表征。也是古人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的一种方式。因此,当古人在天地万物中概括出八大现象“卦(同挂)”出来供大家研究时,每个“象”都定了个“数”。如《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以致在《易经》中一直是“象不离数,数不离象”“象即是数,数即是象”,成为占卜预测的必要因素。

占:就是“占卜”,是古人创造发明的预测方术。《周礼·春官》:“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九筮之名:一曰筮更(国家迁都事),二曰筮咸(国家有所兴作,是否顺乎民心?),三曰筮式(国家新订法规,是否恰当?),四曰筮目(国家事务众多,何者为要?),五曰筮易(民众有不高兴的事,要不要改变?),六曰筮比(是否能和邻国亲和?),七曰筮祠(何时兴牲?即大规模养殖牲畜),八曰筮参(关于驾车出行之事。“参”同“骖cān”),九曰筮环(关于用兵之事),以辨吉凶。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先用蓍草预测称“筮”,后用龟甲烧灼看裂纹称“卜”。古人预测有三兆、三易、三梦之法:三兆为《玉兆》、《瓦兆》、《原兆》;三易为《连山》、《归藏》、《周易》;三梦为《致梦》、《简梦》、《咸陟zhì》。在兆、易、梦三法之中,尤以龟卜与蓍筮为主。依礼,凡大事,则卜、筮均行,且卜用三兆,筮用三易。在春秋之前,龟卜重于蓍筮,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筮为轻,卜为重,若筮吉则卜,若筮不吉则不卜,也有筮、卜相逆的情况。春秋之后,虽仍卜、筮并用,但先卜后筮,乃至徒筮不卜的例子增多。依礼,天子重卜而不徒筮,诸侯可以徒筮而不卜。)上春,相筮。凡国事,共筮。”(筮人春正月选择蓍草。凡占筮国事负责供给蓍草。)(部分内容摘录互联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