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子
他是圣人,是先师,是帝王统治的大旗,也是读书人膜拜的偶像。但是他最贴切的身份是:“士”。这个身份已注定了他内心有情怀,却手中无权杖;然而,这个累累若丧家之狗的人,即使身处乱世洪流之中,也以自己的坚定执着为桨,逆流而上!
孔子是传统的幻想者。出生在“礼乐之邦”鲁国,周礼对孔子的思想形成以及学术事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他克己复礼的主张却难以施展。轻言放弃不是孔子的作风,他在选择了自己的目标之后,从未动摇,并为此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残酷的现实让他处处碰壁,他对于回归周礼的期望,对于天下有道的幻想,至死也未能实现。但是他以自己悲剧性的执着坚守向我们展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的胸襟抱负。
孔子是命运的丑角儿。少时丧父,家境贫寒。中年周游列国,处处碰壁,颠沛流离。老年却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学生一个接一个先他而去。让他不禁恸哭“天丧予!天丧予!”这个一生都走在路上不曾停歇的人,这个一生都在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同时不断寻求自我完善的人,却遭受了命运如此沉痛的打击。他活着的时候,更多是求而不得、不被理解,他去世之后,他的思想才开始被世人接纳,命运对他何其不公!
孔子是世俗的反叛者。面对乱世,长沮、桀溺之流的人物选择避世。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潇洒自足。孔子却逆流而上,积极入世,期望凭借自己改变混乱的世道。被世俗之人视而不见,他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被世俗之人嘲讽痛骂如丧家之犬,他不怒反笑;被世俗之人趋而避之,他仍带着不被理解的误解坚定向前。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做世俗的反叛者,生命的意义与高光时刻,往往在于与功利无关的坚持。
孔子是那个时代中的一股逆流,我们要看到他的从容睿智,看到他的谦恭有礼,更要看到他与社会、与世俗、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不屈。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点。
作者:王献记
指导老师:贾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