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还要人搀着,清朝女子各个都是美娇娘,

当你看到清宫剧之中妃子走路的时候总是被人搀扶着走,你的第一感觉是不是昨晚皇帝又“干坏事”了,居然如此生猛的让妃子连走路都走不稳了。

不过当我们看到别的朝代的古装剧时就没有这种现象,因此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怀疑难道清朝皇帝就这么富有干劲?其实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想歪了,清朝妃子需要有人搀扶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而是有多方面原因:

高跟女人走路难

在我们中国古代经常会有这么一种说法是“小脚女人走路难”,指的是在我们古代封建时代的女子很多都是都需要缠足。

关于缠足的历史源自于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古代人的审美观念和如今是不同的,当时古代人的审美观念就是女子自然要体现他们“柔弱、贤淑”的一面,比如就有“楚王好细腰,穷人多饿死”,再比如“楚女细腰,魏女歌甜,赵女多姿”。

也就是这个古代君王的“病态审美”以至于让封建时代的各种“糟粕”有了市场,因此就有了各种各种习俗文化,而缠足也基于此诞生了。

当然,此时关于缠足并非那个时代的特色,有证据表明在宋朝之前女子是不缠足的:

《周礼.天官冢宰》: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为赤舄、黑舄、赤繶、青句、素屦、葛履。辨外内命夫命妇之命屦、功屦、散屦。

而到了宋朝时期,中国历史则进入了一个节点,在宋朝以前中国历史还是属于世家专政,而宋之后则是“士大夫治天下”,而对于女子的约束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北宋初期缠足风俗也是较少的,可是到了北宋末期宋徽宗时代,缠足则迎来了一个巅峰,由于宋徽宗本人的病态审美,以至于北宋掀起了一股“缠足潮”,同时开封城中还有专门的“缠足馆”。

然而由于“靖康之耻”,最终导致北宋丢失了半壁江山,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开始兴起,由于靖康之耻的惨败让宋朝廷一度蒙羞,甚至许多的女子都沦为了金人的“侍妾”,这对于当时中原王朝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可是当时士大夫却并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加大了对女子的约束,而“女子须缠足”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也正是因为程朱理学的“兴盛”,到了南宋末期,女子缠足则已经成为了一个“铁律”。

至此,到了明清时期,缠足发展到了一个巅峰,但是在当时清朝上层贵族之中,他们自己本身不缠足,可是也不反对汉族女子缠足,因为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这样的“病态审美”,女子的脚以小巧玲珑为最好。

但是清朝女子不缠足,但是爱美却是女子的天性,因此为了体现这种“病态审美”,当时清朝贵族女子都穿着一种属于满族特有的奇形怪状的鞋子“旗鞋”,属于清朝的“高跟鞋”。

的确,这鞋子穿上之后的确显出了女子高挑的身材,同时这又避免了类似汉族女子“小脚女人走路难”的窘境,但是这种鞋子就如同高跟鞋一般,一开始走还真有些不习惯,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尴尬,需要有人从旁协助。

而这种走路方式在当时看起来极为拉风。

贵族女子不差钱,还不能享受享受了?

当然我们知道,其实在古代能够穿得上这种“旗鞋”的还真不是一般的人,在当时清朝贵族之中可以说是非富即贵,这样才能够彰显地位身份。

而这又是另外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荣心”。现实生活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明星出行是前呼后拥的,在现代都尚且是如此,古代人虽然和我们所处时代不同,可是很多方面还是共通的。

虽然我们常说“人不分彼此”,可是这在古代来说完全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很明确的人权观念,

而在皇宫那个“大染缸”之中更是如此,在当时清朝妃子有相当严格的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常在、答应等等,每个等级都有每个等级的礼仪制度,而就连服装首饰都需要相应的搭配。

出行规格之上更是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皇帝出行的规格是最高的,除了拥有众多妃子之外甚至还有许多的军队替其保驾护航,而按照封建时代来说,那时候这些军队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私人物品”,这种气势磅礴的出行方式也彰显了皇帝的与众不同。

而相应的嫔妃身边簇拥的人越多,其身边跟着的人越多,也就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人的身份地位很高,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就是显得非常有气派,这无疑体现了皇家的气派。

就拿《三国》之中刘皇叔在东吴求亲的一个片段,“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吗?”如今我们可以把他改改::“我地位这么高,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当然了,有些人说为什么说也有可能是清朝的皇帝确实比较生猛,关于这一点你想多了。在清朝时候,妃子侍寝是有严格的制度的,不能说皇帝喜欢谁就专宠于谁,这不但会加剧后宫的争斗,同时假设这个妃子没有生育能力的话也会导致皇室血脉的人丁不旺,太子之位空悬,在中国古代无疑是大事。

因此从皇嗣的角度去考虑,当时后宫制度之中不允许皇帝专宠一个人。

当然,这种清朝妃子走路需要有人搀扶,对外界不理解真相的人往往会让人想歪了,不过这种信号对于皇帝来说也是很受用的,无形之中也是对皇帝的一种夸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