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0红楼梦终极解读之佛祖黄帝

(文/瑀亮书生)

洞房花烛夜;石镜相逢时

十劫七满明月出;三生河灵晟怀欣

(注:此篇文章较长,看完的话,估计得花半个小时。敬请留时慢观。若认真看完,吾之文定不会辜负汝之时间。)

上篇解读了金圣叹先生的几副对联,所谓“千古一恨煤山树,妙联几行才子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圣叹先生那浓烈的家国情怀。

金圣叹先生还有一副题佛经对联,曰: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此副对联中隐有佛教、禅宗之正史,极其重要。

具体来说即是:佛祖释迦摩尼的真实身份、禅宗中的一位祖师之真实身份。

下面我将逐一揭示。

题佛经联:

同其它对联一样,我们先还是从明文中来‘透’点隐意,从而为精准解读提供参考或大致之方向。

既然是题佛经联,那么上联中的‘流水’暗示的似是‘流传’之意,流传到今天即金圣叹所在之南明时期或清初。

下联中的‘前身’暗示的似是佛教之起源或佛祖之身份。重点字眼为‘明月’二字。

‘明月’二字单挑出来即是佛祖之真名。也就是说,佛祖即是‘明月’。

明月者究为何人?伯益也。

明月。

明,作盛解,盛作大解,大作博解,谐音字为‘伯’。

月,谐音字为‘悦’。悦作怡解,谐音字为‘益’。

解得:伯益。

伯益是何人?可能有些看官们不太熟悉,现今的史料上之记载也是含混不清甚至错讹的。

伯益实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之子。

伯益有很多称谓,如大费、丹朱等。但有个称谓大家肯定不知道,其为:黄帝伯益。

大家没看错,伯益即是我们常说的‘轩辕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们常说‘炎黄子孙’,黄帝为伯益,那炎帝是谁呢?

炎帝或尧帝实为黄帝伯益之父皋陶。

皋陶,偃姓,他也有好多称谓,如大业、昆吾等。

以上这些肯定令大家感到惊讶,我还要揭示一个更让人惊讶之史实:黄帝伯益即是创立太极八卦之伏羲!

也就是说,黄帝伯益即是羲皇,他们俩实际上是同一个人。

接下来大家猜也能猜得到:所谓的佛祖‘释迦摩尼’即是黄帝伯益或伏羲。

换句话说,即是:佛祖‘释迦摩尼’实际上是以黄帝伯益(伏羲)为原型而打造的一个人物。

我们先来看‘伏羲、释迦摩尼’这几个字。

伏羲。

伏,谐音字为‘阜’。阜作大解,大作博解,谐音字为‘伯’。

羲,谐音字为‘息’。息作已解,谐音字为‘益’。

解得:伯益。

释迦摩尼。

释,谐音字为‘示’。示作明解,明作煌解,谐音字为‘黄’。

迦,谐音字为‘嫁’。嫁作适解,谐音字为‘始’。始作帝解。

摩,谐音字为‘没’。没作尽解,尽作全、博解,博的谐音字为‘伯’。

尼,谐音字为‘匿’。匿作翳解,谐音字为‘益’。

解得:黄帝伯益。

也就是说,伯益、伏羲实为一人,而佛祖释迦摩尼实际上是以黄帝伯益(伏羲)为原型而打造的一个人物。现今看到的有关释迦摩尼之介绍实际上是用隐语包装出来的,我会在解读相关章节时将那些隐语解出以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释迦摩尼’。

那么,问题来了:佛教的起源地到底是古印度还是先秦时之古中国?

这个问题应该好回答了吧:佛教实起源于古中国而非古印度!

接下来一个问题:古印度之‘天竺’国到底在哪里?

哈哈,所谓的‘天竺’实为‘安庆’也!

黄帝伯益之真实出生地和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同一个地方:安庆怀宁县之石镜。

我们来看看‘天竺’二字。

天竺。

天,谐音字为‘殄’。殄作尽解,谐音字为‘靖’。靖作安解。

天,谐音字为‘殄’。殄作尽、罄解,罄的谐音字为‘庆’。

竺,谐音字为‘逐’。逐作竞解,谐音字为‘靖’。靖作安解。

竺,谐音字为‘逐’。逐作竞解,谐音字为‘尽’。尽作罄解,谐音字为‘庆’。

皆可解得:安庆。

可能有些看官们又要发问了:‘安庆’这个名称不是南宋时期才有的嘛!怎么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呢?

非也!‘安庆’包括‘怀宁’这个古地名在上古时期即有了。

我们现今看到的史料是被人毁、改过的,其将那些涉及到华文明起源及发展的核心人、事、地名等,皆实施了别有用心的毁、改举措。

何人毁、改的呢?当然是历史上侵犯中原政权之北部政权的统治阶层,包括金(南宋)、蒙元、满清等,尤其是统治了中国长达两百多年的满清统治阶层。

在《红楼梦》作者阮濬先生的父亲阮大铖先生所著之《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要到西天去取经,西天之地明为古印度,实际上书中的那个‘天竺’其原型即是‘安庆’。

书中还有大量的地名也与安庆或当时的南直隶有关。如,南赡部洲即是指安庆怀宁的石镜。且看。

南赡部洲。

南,谐音字为‘难’。难作害、坏解,坏的谐音字为‘怀’。

赡,谐音字为‘膳’。膳作食解,谐音字为‘适’。适作临解,谐音字为‘宁’。

部,谐音字为‘卜’。卜作筮解,谐音字为‘石’。

洲,谐音字为‘周’。周作全、尽解,尽的谐音字为‘镜’。

解得:怀宁石镜。

安庆怀宁石镜即是我们中华的人文始祖黄帝伯益(伏羲)之出生地。

‘石镜’之名乃黄帝伯益所起,因为石镜山上的大古石镜即是由黄帝伯益所建造。

黄帝伯益是在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后,在怀宁的石镜山山腰上建造了一块大石镜。

至于是何战事,本文后面会细说。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见到如来后,如来说了这么一段话:

如来佛的这段话,明面上是说,你东土大唐啊,原本是个物产丰饶、人口多的好地方,但因贪淫欺诈、不行善事、不遵守古礼及古制等而犯下了诸多罪孽。今我将经书与你,你回去传教以悟渡众生,从而消解灾祸。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实际上这是阮大铖先生编的一段隐语,通过正、反互通之笔法(犹《红楼梦》之‘风月宝鉴’法也),将中华之上古正史隐于其内,明贬暗扬也。

第一句: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即指东土大唐是从何传袭而来的。

从哪里来的啊?源自黄帝伯益所开创之华文明也!

黄帝伯益在何处开创了华文明啊?安庆怀宁也!

单纯‘南赡部洲’几个字解得的是‘怀宁石镜’,但作者阮大铖先生对中华文字的驾驭能力已臻炉火纯青之境,于此处其又巧妙地将‘南赡部洲’几个字作为字谜而隐它意。

这段话比较长,日后会与其它内容一起详解,此处只细解第一句和第二句以为示例。

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

你,作汝解,谐音字为‘入’。入作进解,谐音字为‘靖’。靖作安解。

那,作彼解,谐音字为‘毕’。毕作尽、罄解,罄的谐音字为‘庆’。

东,谐音字为‘恫’。恫作惊解,谐音字为‘襟’。襟作怀解。

土,谐音字为‘徒’。徒作空、尽解,尽的谐音字为‘近’。近作邻解,谐音字为‘宁’。

乃,作是解。

南,谐音字为‘赧’。赧作羞解,谐音字为‘秀’。秀作美、华解,取‘华’字。

赡,谐音字为‘删’。删作除解,谐音字为‘怵’。怵作吓解,谐音字为‘夏’。

部,谐音字为‘捕’。捕作执解,谐音字为‘之’。

洲,谐音字为‘骤’。骤作疾解,谐音字为‘济’。济作援解,谐音字为‘源’。

解得:安庆怀宁是华夏之源。

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

只,谐音字为‘至’。至作及解,谐音字为‘计’。计作估解,谐音字为‘古’。

因,谐音字为‘引’。引作挽解,谐音字为‘皖’。

天,谐音字为‘舔’。舔作舐解,谐音字为‘失’。失作过解,谐音字为‘国’。

高,谐音字为‘告’。告作语解,谐音字为‘谕’。谕作示解,谐音字为‘是’。

地,谐音字为‘抵’。抵作挤解,谐音字为‘悸’。悸作惶解,谐音字为‘黄’。

厚,作大解,谐音字为‘达’。达作到、抵解,抵的谐音字为‘帝’。

物,谐音字为‘无’。无作尽解,尽作全、博解,博的谐音字为‘伯’。

广,作大解,大作奕解,谐音字为‘益’。

人,谐音字为‘仁’。仁作近解,谐音字为‘尽’。尽作索解,谐音字为‘所’。

稠,作密解,密作至解,至作莅解,谐音字为‘立’。

解得:古皖国是黄帝伯益所立。

将这两句解得的合在一起即是:安庆怀宁是华夏之源,古皖国是黄帝伯益所立。

《西游记》的作者阮大铖先生通过如来佛之口将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暗暗述说出来了。

我们现今看到的史料、文献上有关‘古皖国’之描述,大多是说其创建于先秦之春秋战国时期,是吧。此些论述皆是错误的,其将古皖国之创立时间硬生生地推迟了二千多年!今我将其匡正过来,现今之史当修正矣!

安徽省简称‘皖’,盖因此地曾是古皖国之所在。那这个‘皖’到底为何意呢?

皖,即华。皖,谐音字为‘挽’;挽作引解,谐音字为‘英’;英作美、华解,取‘华’字。

此即‘中华’之‘华’的由来。

那么,‘中华’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的呢?‘古皖’也。

古皖。

古,谐音字为‘估’。估作计解,谐音字为‘极’。极作终解,谐音字为‘中’。

古,谐音字为‘故’。故作原、因解,因的谐音字为‘英’。英作华解。

皖,谐音字为‘完’。完作尽、终解,终的谐音字为‘中’。

皖,谐音字为‘挽’。挽作引解,谐音字为‘英’。英作美、华解,取‘华’字。

皆可解得:中华。

此即‘中华’这个名称之由来。

也就是说,中华文明即是古皖文明,其为黄帝伯益(伏羲)所创立,其起源地在安庆。

上古时期,在古安庆曾创立过三个极其重要的国家,其中一个就是‘古皖国’,还有两个下面再说。

通过我以上之讲述,我想大家对《西游记》这部名著应该有更深层面上的了解了吧。

我在我的《红楼梦》系列解读文之前文中曾说过这么一段话,今再录之:

关于阮大铖先生,我也曾作三首‘舒调’来作评。现也重录之,曰:

好了,关于《西游记》之进一步的解读放到后文,此处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上面说过,安庆怀宁的石镜乃黄帝伯益(羲皇)之出生地,也说过,黄帝伯益之父实乃炎帝皋陶。那么伯益为何出生在怀宁石镜呢?难道皋陶是安庆怀宁石镜人吗?

非也。伯益之生母即是传说中的鹿仙女(也即姑射仙子),她是安庆怀宁石镜人。

上古时期,炎帝皋陶率领大禹治水,在巡视安庆时,得遇姑射仙子,为其美貌和才德所钦服而娶其为妻,后鹿仙女生下伯益(即丹朱)。

伯益实际上出生、成长于其外婆家。

炎帝皋陶为怀宁石镜之女婿,俗称‘姑爷’。‘姑爷’二字实来源于‘姑射(音发yè)’。同时,‘姑射’二字是由‘石镜’二字转化而来的。也就是说,‘姑射仙子’即‘石镜仙子’。且看。

姑射。

姑,谐音字为‘故’。故作原解,原作始解,谐音字为‘石’。

姑,谐音字为‘故’。故作昔解,谐音字为‘息’。息作尽解,谐音字为‘镜’。

射,谐音字为‘业’。业作已解,谐音字为‘依’。依作恃解,谐音字为‘石’。

射,谐音字为‘业’。业作已解,已作尽解,谐音字为‘镜’。

皆可解得:石镜。

鹿仙女(姑射仙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其出生地、生活地为安庆怀宁之石镜山,而非什么我们现今史料上所载之蒙古大草原上,其谬也!(嘿嘿,咋不将其改成‘长白山’呢?荒谬且有趣!)

我们常称新婚之夜为‘洞房花烛夜’,这个词语从何而来的呢?

‘洞房’难道是现今史料上所载之所谓‘山西临汾姑射山上的山洞’吗?肯定不是!

之所以将其归到‘山西临汾姑射山上的山洞’,大概是受《庄子·逍遥游》中的记载所影响吧。

《庄子·逍遥游》中曰:

这段话里有‘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等语,后世人误以为‘姑射山’就在‘汾水之阳’(汾水南边)了。岂不知庄子和老子、孔子等大贤们一样,所作之文大都为隐文。这段话隐的其实就是我上面所讲的,尧帝皋陶率领大禹治水时在安庆得遇鹿仙女而与其成婚之事。具体我后文会逐字逐句地详解,此处就不作展述了。我们来看看这个‘洞房花烛夜’到底是何意?

洞房花烛夜。

洞,谐音字为‘懂’。懂作识解,谐音字为‘石’。

房,谐音字为‘放’。放作逐解,逐作竞解,谐音字为‘镜’。

花,谐音字为‘话’。话作语解,谐音字为‘欲’。欲作想解,谐音字为‘相’。

烛,谐音字为‘助’。助作辅解,谐音字为‘富’。富作丰解,谐音字为‘逢’。

夜,谐音字为‘掖’。掖作翳解,谐音字为‘佚’。佚作失解,谐音字为‘时’。(掖,也可直接作佚解。)

解得:石镜相逢时。

现在知道了吧,‘洞房’实为安庆怀宁石镜山上之山洞也。尧帝皋陶和鹿仙女在此相逢、完婚,并蒂莲开,玉结百年之好。不久后,一位福泽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伟大人物---伯益生也!

明面是:洞房花烛夜;隐面是:石镜相逢时。明、隐两面刚好组成了一副对联:

烛,古韵为仄声(入声)。下联中的‘相’字当作副词以修饰动词‘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副动结构之名词,作定语以界定后面的‘时’,从而与上联的‘花烛之夜’对应。

诸位看官们,这副对联很吉利啊!它描述的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皋陶和始祖母姑射仙子新婚时之情景,看官们中尚未成婚者,在将来结婚时,不妨在洞房中贴上此联,或许会带来好运呢!

此外,在《庄子·逍遥游》及《列子·黄帝篇》中还有关于姑射仙子之描述,皆分明、隐两面,明面上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仙气满满的女神,隐面则述说的是上古正史,我后文会详解那些段落。

黄帝伯益即是伏羲,伏羲即是黄帝伯益。

我们都知道,羲皇之妻为女娲娘娘,女娲娘娘即是黄帝伯益之元妃西陵氏(嫘祖)。

女娲娘娘生于何处呢?生于安庆宿松县之小孤山!

实际上‘西陵氏’是个地名,‘西陵氏’即‘小孤山、宿松县’。或者说,‘小孤山、宿松县’这两个名称来源于‘西陵氏’。我们来看。

西陵氏。

西,谐音字为‘细’。细作小解。

陵,谐音字为‘吝’。吝作惜解,谐音字为‘昔’。昔作故解,谐音字为‘孤’。

氏,谐音字为‘食’。食作膳解,谐音字为‘山’。

解得:小孤山。

实际上‘西陵氏’此三字每个字必定可解得‘小孤山’三字。恐行文过长,我就不一一打出来了。

安庆的宿松县之名也来源于‘西陵氏’。且看。

西陵氏。

西,谐音字为‘喜’。喜作欣解,谐音字为‘醒’。醒作苏解,谐音字为‘宿’。

陵,谐音字为‘邻’。邻作近解,谐音字为‘惊’。惊作悚解,谐音字为‘松’。

氏,谐音字为‘示’。示作显解,谐音字为‘县’。

解得:宿松县。

从上面的‘县’字之解,可得知‘县’这个名称实际上是由姓氏之‘氏’而来。

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有好多小方国,各方国皆以其首领或有威望、贤德之人的姓氏之字为地名,后来将‘氏’演化为‘县’,这就是‘县’这个名称之由来。

‘嫘祖’即‘女娲’。

嫘祖。

嫘,谐音字为‘蕾’。蕾作始解,始作原解,谐音字为‘媛’。媛作女解。

嫘,谐音字为‘类’。类作别解,别作决(同‘诀’)解,决作浚、挖解,挖的谐音字为‘娲’。

祖,作始解,始作原解,谐音字为‘媛’。媛作女解。

祖,谐音字为‘阻’。阻作隔、断解,断作判、决解,决作浚、挖解,挖的谐音字为‘娲’。

皆可解得:女娲。

黄帝伯益(伏羲)出生于安庆怀宁的石镜山,而女娲娘娘出生在安庆宿松之小孤山。

小孤山正处于石镜山之西,故而才有‘西陵’之谓。陵者,峻也,高耸也,此正小孤山之象。

说起小孤山,大家脑海中估计会想到北宋苏轼的那首著名的题画诗。这首诗其实也分明、隐两面,明面意思很明了,我不作解释了,隐面述说的即是小孤山之正史以及黄帝伯益和女娲娘娘之事。

可能有些看官们要问了:难道苏大学士也作隐诗?

然也!不只东坡先生,其实历史上好多大诗人都作过隐诗,如诗仙李白。

你比如,李白曾奉召作诗以咏杨贵妃。作了三首,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三首诗其实都是隐诗,明面上是赞美杨贵妃的,隐面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梅妃江采萍之间的事。

李白因为这三首阿谀奉承诗遭后世文人诟病,实冤枉大诗仙了,他也是没办法,唐明皇要他作,他不得不作,故而就作了三首隐诗。如此,差事交了,同时也隐留了点文人之清高,哈哈,一举两得。后文我会顺带将那三首诗逐字逐句地解开。

再回到‘小孤山’上来。

苏大学士乃高才,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且通晓易学,深谙上古正史。他的这首题画隐诗就隐述了小孤山之正史以及黄帝伯益和女娲娘娘之事。这首诗较长,此处我只解重点的两句即最后两句。其曰:

现在来解。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舟,谐音字为‘骤’。骤作疾解,谐音字为‘击’。击作搏解,谐音字为‘伯’。

中,谐音字为‘终’。终作极解,谐音字为‘既’。既作已解,谐音字为‘益’。

贾,多音字,音发jia时,其谐音字为‘嫁’。嫁作适解,谐音字为‘是’。

客,谐音字为‘可’。可作适解,谐音字为‘逝’。逝作终解,谐音字为‘中’。

莫,谐音字为‘没’。没作隐解,谐音字为‘英’。英作华解。

漫,谐音字为‘瞒’。瞒作蒙解,谐音字为‘萌’。萌作始解。

狂,谐音字为‘诓’。诓作欺解,谐音字为‘讫’。讫作尽、卒解,卒的谐音字为‘祖’。

小,作微解,谐音字为‘为’。为作原解,谐音字为‘媛’。媛作女解。

姑,谐音字为‘估’。估作判、决解,决作疏浚、挖解,挖的谐音字为‘娲’。

前,作进解,谐音字为‘尽’。尽作毕解,谐音字为‘妣’。妣作娘解。

年,作纪解,谐音字为‘既’。既作毕解,谐音字为‘妣’。妣作娘解。

嫁,取‘嫁’字。

彭,谐音字为‘碰’。碰作击解,击作搏解,谐音字为‘伯’。

郎,谐音字为‘阆’。阆作大解,大作奕解,谐音字为‘益’。

解得:伯益是中华始祖,女娲娘娘嫁伯益。

‘小姑’即‘女娲’;‘彭郎’即‘伯益’。

后世文人将‘小孤’称之为‘小姑’,且将与小孤山相对的澎浪矶称之为‘彭郎’,从而编撰出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其即是以黄帝伯益和女娲娘娘为原型而编撰出来的,只不过大多数迂腐之文人不知而已。当然,东坡先生除外。

我们常言‘大姑、小姑’,小姑是女娲,那么大姑是谁呢?大姑就是姑射仙子。

女娲娘娘是黄帝伯益之妻,姑射仙子是炎帝皋陶之妻,实际上大姑、小姑是婆媳俩。

所谓的‘大姑山’或‘大孤山’即是安庆怀宁的‘石镜山’。我们来看。

大姑。

大,作阜解,谐音字为‘负’。负作辜解,谐音字为‘姑’。

大,作奕解,谐音字为‘亦’。亦作也解,谐音字为‘射’。

姑,谐音字为‘估’。估作计解,谐音字为‘既’。既作已、业解,业的谐音字为‘射’。

皆可解得:姑射。

大姑。

大,谐音字为‘达’。达作适解,谐音字为‘石’。

大,作极解,谐音字为‘既’。既作尽解,谐音字为‘镜’。

姑,谐音字为‘故’。故作原解,原作始解,谐音字为‘石’。

姑,谐音字为‘估’。估作计解,谐音字为‘既’。既作尽解,谐音字为‘镜’。

皆可解得:石镜。

关于‘小孤山’、‘大孤山’就讲述至此。

我们来看‘洞房花烛夜’中的‘花烛’二字。

花烛,即‘红烛’。由‘红烛’而变成‘丹朱’。上面说过,丹朱是黄帝伯益的另名。

红烛。

红,作丹解。

烛,谐音字为‘朱’。

解得:丹朱。

‘花烛夜’中的‘夜’谐音字为‘掖’。掖作怀解,怀者,身有孕也。

也就是说,炎帝皋陶和姑射仙子相逢而孕育出‘丹朱’也。

伯益长大成人后,娶相隔不远的小孤山上的女娲为妻。

伯益即伏羲,我们现今看到的史料、文献等上记述伏羲和女娲为兄妹,且将他们俩描绘成人首蛇身之合体状。

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肯定是不对的!乃别有用心,是丑化我中华人文始祖之举。难道上古时期无女性、是‘男儿国’?

要知道,羲皇创立太极八卦、造文字后,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定姓氏。姓氏一定,则人伦关系定也,这就避免了近亲繁衍之弊。

大家看到,我用‘五步连环’法解字谜,全部是在五步以内,不能超过五步。我前文说过,此是由‘遇三而止或至(极也)、逢五而终’之天道规则决定的。五步以内的这些字属于‘近亲繁殖’字,可通过谐音、近义或同义来进行相互转换。近义或同义间转换自不必说,谐音字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之所以为谐音,乃因它们间在本义或演变、延伸义方面存在着某种关联,不然不可能是音相同或相近的。

而在人伦关系上,则正好相反,至少要超过五轮才算是安全的婚配,否则即为近亲结婚,为礼法所不容。

至于将伏羲和女娲描绘成人首蛇身之合体状,则是宇宙演变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之环节的形象化反映。这点我会在解读太极八卦、《易经》时再作细解。

接着。

伯益和女娲生有二子,一曰‘玄嚣’、一曰‘昌意’。

《史记·五帝本纪》中载:

玄嚣即怀文;昌意即若木。且看。

玄嚣。

玄,作空、尽解,尽的谐音字为‘襟’。襟作怀解。

玄,谐音字为‘宣’。宣作示解,谐音字为‘拭’。拭作揾解,谐音字为‘文’。

嚣,谐音字为‘消’。消作尽解,谐音字为‘襟’。襟作怀解。

嚣,谐音字为‘晓’。晓作识解,谐音字为‘拭’。拭作揾解,谐音字为‘文’。

皆可解得:怀文。

昌意。

昌,谐音字为‘长’。长作大解,谐音字为‘达’。达作到、如解,如作若解。

昌,作明解,明作煜解,谐音字为‘浴’。浴作沐解,谐音字为‘木’。

意,作思解,谐音字为‘似’。似作若解。

意,谐音字为‘已’。已作尽解,谐音字为‘敬’。敬作穆解,谐音字为‘木’。

皆可解得:若木。

同时,怀文也即是蚩尤,也就是说,怀文和蚩尤实为一人。

蚩尤,原本叫‘赤尤’,后世别有用心的人将其改成‘蚩尤’。蚩,虫属也,乃贬低之意。

赤尤:赤,丹也,朱也,来源于其父‘丹朱’(黄帝伯益)之姓名字;尤,异也,奇也,好也。

再看。

赤尤。

赤,作朱解,谐音字为‘助’。助作辅解,谐音字为‘伏’。伏作隐、怀解,取‘怀’字。

赤,谐音字为‘持’。持作恃解,谐音字为‘拭’。拭作揾解,谐音字为‘文’。

尤,作异解,谐音字为‘翳’。翳作隐、怀解,取‘怀’字。

尤,谐音字为‘由’。由作因解,谐音字为‘英’。英作美、文解,取‘文’字。

皆可解得:怀文。

我们现今的史料、文献等上记载,在上古时期炎帝和黄帝之间以及黄帝和蚩尤之间互相争斗,是吧。

这些都是错讹的!炎帝皋陶和黄帝伯益是父子、黄帝伯益和蚩尤也是父子,他们之间怎么可能互相残杀呢?!

让他们父子之间相残,以掩盖正史、混淆是非,其用心应该很清楚吧。今正之,当改之!

接着看。

玄嚣(怀文)居‘江水’;昌意(若木)居‘若水’。

江水即安庆;若水即安庆怀宁县之皖河。

江水。

江,谐音字为‘奖’。奖作掖解,掖作辅解,谐音字为‘抚’。抚作安解。

或:谐音字为‘将’。将作适解,适作安解。

江,谐音字为‘将’。将作即解,谐音字为‘既’。既作罄解,谐音字为‘庆’。

水,谐音字为‘谁’。谁作何解,谐音字为‘合’。合作适解,适作安解。

水,谐音字为‘睡’。睡作寝解,谐音字为‘庆’。

皆可解得:安庆。

若水。

若,作宛解,谐音字为‘皖’。

若,作如解,如作到、适解,适作合解,谐音字为‘河’。

水,谐音字为‘睡’。睡作寐解,谐音字为‘没’。没作完解,谐音字为‘皖’。

水,谐音字为‘谁’。谁作何解,谐音字为‘河’。

皆可解得:皖河。

黄帝伯益次子若木帝即是中华李姓之始祖。

上古时期,黄帝伯益次子若木奉伯益之令在安庆怀宁黄龙镇之梨园开掘皖河(即若水)以解决部族用水问题(关于此点,《山海经》中有大量隐述,后文会详解)。安庆怀宁黄龙镇之梨园即是古皖河之源头,而非安庆的岳西等它地。

阮大铖先生曾作有传奇剧本---黄梅戏《游龙戏凤》,此剧也是一部隐剧,隐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庆遇见梅妃江采萍且与她结成夫妻之事。(注:梅妃江采萍实为安庆怀宁石镜人,非广东人,现今史料上的记述有误。)

唐玄宗先是在怀宁石镜山上遇见江采萍,为其美貌所倾倒,后又在怀宁黄龙镇上重遇,最后两人结为连理。

剧中的所谓‘梅陇镇’即是‘黄龙镇’。

怀宁黄龙镇之梨园是李姓祖源地,唐玄宗到黄龙镇是去拜祖的。

后来,当上了太上皇之李隆基因思念在“安史之乱”中逝去的梅妃且因安庆为其祖源地,故让其子唐肃宗封安庆为‘盛唐郡’。安庆的另名‘盛唐’就是这样来的。不然,你想想看,在大唐,哪个地方敢将自己的地名名之为‘盛唐’,想造反不成?

后文会有关于黄梅戏《游龙戏凤》之解读,此处不作展述了。

怀文帝居安庆,安庆怀宁县可以称得上是中华首县。(下面会说。)

‘怀宁’这个名称即来源于‘怀文’。

怀文。

怀,取‘怀’字。

文,作美、英解,英的谐音字为‘引’。引作领解,谐音字为‘宁’。

解得:怀宁。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宁’字古音发lín,而非现今的níng。

还有如,安徽‘六安’之‘六’应发lù,而非lìu。

《红楼梦》作者阮濬先生之‘阮’应发yuán,而非ruǎn。

这些皆是舒舌音而非卷舌音。

所谓的‘江淮官话’其实是以古安庆怀宁为中心的语言。江淮官话即‘上古正音’,其发音、取调规则是依照太极八卦之理而定的,其达致了音、形、义之统一。因为最早的成系统、富灵性之甲骨文,实际上即是黄帝伯益依太极八卦所蕴含的天道之理而造出来的。

伏羲(伯益)即仓颉,仓颉即伏羲。仓颉也是伏羲的另名。且看。

仓颉。

仓,谐音字为‘藏’。藏作伏解。

仓,谐音字为‘藏’。藏作翳解,谐音字为‘已’。已作尽、息解,息的谐音字为‘羲’。

颉,谐音字为‘洁’。洁作净解,谐音字为‘靖’。靖作抚解,谐音字为‘伏’。

颉,谐音字为‘洁’。洁作净解,谐音字为‘尽’。尽作息解,谐音字为‘羲’。

皆可解得:伏羲。

故,所谓的‘仓颉造字’,其实即是‘伏羲造字’或‘伯益造字’。

伏羲既创立了太极八卦,也依太极八卦所蕴含的天道规则而造出了伟大的中华文字。伟哉,羲皇!

正因为中华文字穷尽了宇宙至理,其成系统、富灵性,故而字造出后才使得‘神鬼哭泣,仙魔怔惶’。为何?惧也,震撼也。

后文在解读太极八卦、《易经》等古籍时会有许多关于甲骨文中文字的真义之解读,到时候大家就明白了。

我们再来看‘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

江,谐音字为‘奖’。奖作赏解,谐音字为‘上’。

淮,谐音字为‘坏’。坏作毁、失解,失作过、辜解,辜的谐音字为‘古’。

官,谐音字为‘管’。管作治解,谐音字为‘止’。止作镇解,谐音字为‘正’。

话,作言解,谐音字为‘掩’。掩作隐解,谐音字为‘音’。

解得:上古正音。

当然,像这类就孤零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几个字,要想达到精准定位之效,必须得每个字皆可解得‘上古正音’此四个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就不一一去解了,大家有兴趣可试试。

‘江淮官话’这个称谓其实就是我们的古哲先贤根据中华语言之源头而制的一个字谜,其符合明、隐两面之意。

在现今的安庆地区,特别是怀宁、潜山、岳西一带的方言中,还保留了大量的中华古韵。

在古代,安庆地区的文士们在参加科举考试或平时的吟诗作对时,如记不得某字之音韵,只要想想在家乡方言中此字的发音就可以了,因为安庆方言中的平、仄基本上就是韵表中之平、仄。

上面说过,在上古之安庆曾创立过三个极其重要的国家,哪三个呢?

古英国、古皖国、古黄国。

古英国是由炎帝皋陶禅位于舜、归隐于安庆怀宁石镜山后所创立的。

古皖国是由炎帝皋陶之子即黄帝伯益被夏启逐后在安庆潜山的天柱山(梅城)所创立的。

古黄国是由炎帝皋陶之孙也即黄帝伯益之子怀文帝和若木帝所创立的,其治所在安庆怀宁县黄龙镇之梨园。

我上面说安庆的怀宁县乃华文明之首县,此言不虚吧。

另外,在安庆的东至县(现划归一江之隔的池州)有个古尧渡镇,其名即源于上古时期尧帝皋陶在安庆的事迹。是时,尧帝尚未归隐,南巡至安庆,闻舜贤而访之。

上面说到‘古皖国是由炎帝皋陶之子即黄帝伯益被夏启逐后在安庆潜山的天柱山(梅城)所创立的’,可能有些看官们有疑惑了:黄帝伯益和夏启之间有纷争?

不错!我们先来看‘上古五帝’都是谁。

真正的上古五帝依次是:皋陶、舜、大禹、伯益、启。

皋陶禅位于舜、舜禅位于大禹、大禹禅位于皋陶子伯益。

本来这种禅让制挺好的,无纷争,其乐融融。但,在大禹禅位于伯益后,大禹子启竟然违背其父大禹之意愿,悍然发动政变,将伯益拘禁,逼伯益交权、退位,且怀诛杀伯益之心。当此危难之机,伯益长子怀文率部众逼宫,逼迫启释放其父伯益。迫于怀文之威势,夏启只得释放伯益,将伯益逐出都城(安邑)。伯益遂率领部落来到了其外婆家也即其出生地---安庆怀宁(时其父皋陶业已在怀宁建有古英国)。

在安庆怀宁,伯益励精图治,待势力大增后,约夏启战于安邑,打败夏启。凯旋后,伯益在其出生地安庆怀宁石镜的山腰上建磨大石镜以彰胜绩,且于安庆潜山之梅城镇建立了伟大的古皖国。

伯益被拘禁了多长时间?此隐于《易经》某卦中,我后文会揭示。

伯益乃仁义之帝,在打败夏启后,并没有剿灭其国,而只是采取围困的方式以限制其发展、扩张。

伯益围困夏启多长时间?此也隐于《易经》某卦中,留个小悬念,我后文会揭示。

此即上古正史。

以上这些史实或隐于《山海经》、《易经》、《诗经》中,或隐于《易经·十翼》、《论语》、《尚书》、《庄子》、《列子》等古籍中,后文我会将重点内容全部解读出来,以揭示出一个真正伟大的中华文明,还原出一个煜煜煌煌之中华正史。

《红楼梦》作者阮濬先生的高祖(五世祖)、明嘉靖年间的抗倭首领阮鹗先生因冤案被贬后就隐居于怀宁的石镜山,于此,他题了‘风月宝鉴’(鉴者,镜也)几个字。(阮鹗先生题‘风月宝鉴’之事我已在前文逐字逐句地解读过了。)

‘风月宝鉴’几个字实际上就隐着我上面所说的黄帝伯益所主导的上古战事。我们来看。

风月宝鉴。

风,谐音字为‘讽’。讽作讥解,谐音字为‘击’。击作打解。

月,谐音字为‘越’。越作甚解,谐音字为‘胜’。

宝,作珍解,谐音字为‘怔’。怔作吓解,谐音字为‘夏’。

鉴,作镜解,谐音字为‘尽’。尽作讫解,谐音字为‘启’。

解得:打胜夏启。

同样,上面每个字皆可解得‘打胜夏启’此四字。

上面说过了,黄帝伯益是在打胜夏启凯旋后,在他的出生地怀宁石镜建磨大石镜的,阮鹗先生何等大才,他当然知道这段历史,故而就题了这几个字,从而将‘打胜夏启’之意隐在里面了,如此明、隐两面皆兼顾到了。

至于《红楼梦》作者阮濬先生为什么将其高祖所题的这几个字作为《红楼梦》之别名,又涉及到好多上古正史,其中深意后文再详述。

关于‘炎帝皋陶、黄帝伯益’之事,现在来揭示最后一个史实:

黄帝伯益实安息于安庆潜山县天柱山之天柱峰。

有关葬于其它地方的说法都是不对的!

炎帝(尧帝)皋陶安息于安庆怀宁县黄龙镇之李字尖山。

有关葬于其它地方(包括安徽六安)的说法都是不对的!

我们常称‘黄帝’为‘轩辕黄帝’,据记载,轩辕黄帝安葬于‘轩辕丘’。轩辕丘即天柱峰。

轩辕丘。

轩,谐音字为‘宣’。宣作示解,谐音字为‘舐’。舐作舔解,谐音字为‘天’。

辕,谐音字为‘原’。原作始解,谐音字为‘弑’。弑作诛解,谐音字为‘柱’。

丘,谐音字为‘遒’。遒作劲解,谐音字为‘禁’。禁作封解,谐音字为‘峰’。

解得:天柱峰。

志书上记载天柱山天柱峰:

上古赫胥氏即伏羲氏,也即黄帝伯益。

赫胥。

赫,谐音字为‘荷’(仄声)。荷作负解,谐音字为‘伏’。

胥,谐音字为‘续’。续作胤解,胤作习解,谐音字为‘羲’。

解得:伏羲。

安庆潜山县天柱山的天柱峰是许多神话传说中的‘南天门’之原型。如,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等剧中,凡涉及到仙女下凡等情节的,其必然是从‘南天门’下来。

汉武帝南巡时曾登临过天柱山,称天柱山为‘古南岳’。

汉武帝登临天柱山并非一时兴起之举,是有原因的。因为汉之刘姓始祖和炎帝皋陶是姻亲关系。

炎帝皋陶之妻也即黄帝伯益之母鹿仙女为刘姓。

也就是说,鹿仙女的娘家姓为刘姓。安庆怀宁的石镜山是中华刘姓的祖源地。

汉朝之‘汉’就是源于上古的这种姻亲关系。

汉,谐音字为‘菡’。菡作始解,谐音字为‘石’。

石,即安庆怀宁石镜山之‘石’。

汉者,蕴含‘始、石’之意,因为鹿仙女是我们炎黄子孙之始祖母。

石者,阴势也,精气藏也。男女婚配乃阴精济阳势也。‘阴精济阳势’之结果则是‘刘’也。

甲骨文中‘刘’字之字形会的正是‘瓜熟蒂落、母子分离’之意。

像‘菡、萏、蓓、蕾、胎、胚’等字皆可作‘始’解(我前文在解字谜时经常进行这种转换)。

这几个字所象征的是阴藏之象、雌孕之象、母育之象。

同时,石者乃山艮之象也。山势下消则泽势上升,一消一长,乃阴二济阳二、山艮济泽兑也。所消之阴势恰等于所长之阳势。

后文在解读太极八卦、《易经·中孚卦》时我再详解这方面的内容。到时候大家就会明白了‘山艮、泽兑’以及‘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等卦辞的真正意涵。

其中,还有一些人道意象如‘豚鱼、马匹’等也象征了相应之卦象。

如,豚鱼,其象征的是二维。为什么这么说呢?鱼者,扁平之态也,乃二维之象。

再比如,马匹,其象征的是三维。马四脚立地,立也,离也,乃三维之象。‘马匹亡’则象征三维跃式坍塌也。

《易经》其实是一部隐经,其通过‘九变玲珑’之制隐法,将天道演变规则、人道演变(包括已经发生的和未来会发生的)皆隐于其内。

《易经》是一部真正的顶级科学宝典,其穷尽了宇宙至理,我们现今物理学上所有已经揭示的物理现象和悬而未决之问题,包括电子、质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它们是如何生成的、其特性和形状,以及物质宇宙是如何一步步生成的等,都可以在《易经》中得到体现或找到答案。

《易经》绝非什么反映或记述周礼等方面内容之古籍,因为《易经》压根就不是周文王所作。我前文讲述过,《易经》的真正作者是一位上古圣人。其实,孔子在其《易经·十翼》中就用隐语告诉了我们《易经》的真正作者是谁,只不过后世人大都看不懂那些隐语罢了。(我后文会详解。)

同样,《道德经》也是一部科学宝典,其所隐的和《易经》基本相同,只不过换了一种表达形式而已。若将《道德经》解读成一篇篇美文,那就有趣了。那还不如去解读唐诗宋词,岂不更‘美’?

好了,啰嗦了一大堆,扯的有点远了。最后再啰嗦一下:

我以上所说的皆为上古正史,太多了,此篇中我不作进一步的详述了,只是先揭示下,我会在后文解读《山海经》、《易经》、《诗经》及《易经·十翼》等古籍中作详细解读。这些古籍中隐有大量关于皇帝伯益等上古史实,包括伯益和皋陶何年生、何年逝、生于何地、何年建立华文明(古皖国)以及殷商之源在哪里、何年建国、何年灭残夏等,到时候我会将这些重要章节逐字逐句地解开。

接下来,我就来具体解读金圣叹先生的这副题佛经联: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流,作传解,传作移解,谐音字为‘翊’。翊作辅解,谐音字为‘佛’。

水,谐音字为‘睡’。睡作寝解,谐音字为‘罄’。罄作尽、卒解,卒的谐音字为‘祖’。

今,谐音字为‘惊’。惊作悸解,谐音字为‘即’。

日,作实解,谐音字为‘是’。

明,作煌解,谐音字为‘黄’。

月,谐音字为‘跃’。跃作迅、疾解,疾的谐音字为‘挤’。挤作抵解,谐音字为‘帝’。

前,作进解,谐音字为‘尽’。尽作全、博解,博的谐音字为‘伯’。

身,谐音字为‘甚’。甚作益解。

解得:

佛祖即是黄帝伯益。

有一句俗语,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大家应该经常听到这句话吧。明面上这是一句微讽语,实际上是我们的古哲先贤制的一句隐语,隐的正是佛祖释迦摩尼之真实身份。我们来看。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小,谐音字为‘晓’。晓作识解,谐音字为‘释’。

和,谐音字为‘合’。合作适解,适作嫁解,谐音字为‘迦’。

尚,谐音字为‘上’。上作晋解,谐音字为‘尽’。尽作没解,没音发mo时,谐音字为‘摩’。

念,作思解,谐音字为‘似’。似作拟解,谐音字为‘尼’。

经,作常解,谐音字为‘尝’。尝作食解,谐音字为‘是’。

有,谐音字为‘由’。由作经解,谐音字为‘惊’。惊作惶解,谐音字为‘黄’。

口,谐音字为‘扣’。扣作击解,谐音字为‘挤’。挤作抵解,谐音字为‘帝’。

无,作尽解,尽作全、博解,博的谐音字为‘伯’。

心,谐音字为‘欣’。欣作怡解,谐音字为‘益’。

解得:释迦摩尼是黄帝伯益。

此篇就到此结束。

我希望在我这种‘抛砖引玉’式的带动下,于不久之将来,我中华14亿人中能涌现出一大批真正的奇才、大才,从而让伟大的中华文明重现辉煌。是为初衷也。

最后,以一联作结:

十劫七满明月出,三生河灵晟怀欣。

谢谢观赏!观者有缘,观者有益。敬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