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璧与琮象征着玄黄天地、阴阳,其圆孔可视为天门地户的入口。玉璧通天始于黑龙江小南山的前红山文化,玉琮通地,始于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的玉琮上多有构图复杂的神人兽面形象,一节至多节不等。商代玉琮纹饰简练,妇好墓出土有弦纹和蝉纹琮。周代玉琮多为一节式,节较长,多光素无纹,精美者饰凤纹、兽面纹等纹样,但图案均较简化。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西周玉琮,青玉质,器呈青灰色,上有褐色沁纹。高10.1厘米,射径7厘米,内孔径5.5厘米,器外方内圆,上、下射部为矮圆柱体,中间为方柱体,中心从上至下有一大圆穿孔,外壁光素无纹。
年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号虢仲墓出土的“小臣妥见”玉琮,青白玉,局部受沁有黄色或棕色斑点或斑纹。通高12.1厘米,宽4.9~5.1厘米,孔径4厘米,射高2厘米。玉质温润晶莹,微透明。方柱体,内圆外方,射较高。近射处一端横向镂出一近椭圆状穿孔,其整体形状颇似商代卜骨上钻凿痕迹。一端射口平面呈顺时针方向竖刻铭文一行四字“小臣妥见”。
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井叔墓出土的西周凤纹玉琮,软玉质,长5.5厘米,宽4.3厘米,孔径3.3厘米,厚0.5厘米。柱体,四面刻凤鸟纹,用一宽一细双线勾彻,线条婉转飘逸,圆润优美。
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出土的西周兽面纹玉琮,软玉质,有简化的兽面纹,是属于延续良渚文化的玉琮。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玉琮,灰白色玉,有黄及灰色斑,土沁及裂痕明显。通高13.5厘米,宽8.2厘米,厚1厘米,孔径8.2厘米,为外方内圆的矮筒状,上下对穿大孔,全器光素无雕纹。下端为后人加底,改做花瓶。
收藏于武汉博物馆的四件西周玉琮,软玉质,有黄褐色斑。内圆外方,上下对穿大圆孔,高出方体,方体四角平面向下斜,上下形制对称一致,表面光素无纹。
——本文节选自作者原创文章《西周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