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朝之后再无真正的文人,一人压一国更是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49302.html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年大汉青史,文人风骨,傲雪凌霜。纵观华夏文明,绝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文人集团的骨头能如汉朝那般硬朗,也没有哪一个朝代文人集团的骨头能如汉朝那般倔强。传自周朝,秉承周制,汉朝的文人可不仅仅是读书写字即可,君子六艺才是那个时期文人们的标配。所谓六艺,也就是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有人用“手无缚鸡之力”来形容读书人,或者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这种话放在汉朝的话就不仅仅是形容,而是侮辱了,甚至是可以拔剑一决生死的那种。要知道,汉朝的文人大都是佩剑的,并且他们佩剑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真正为了杀人而用的。汉朝时期的文人更是敢想常人所不敢想,敢为常人所不敢为。一人压一国这种事情,小说都不敢写,但确确实实发生在汉朝的文人臣子身上。汉昭帝时期,已向汉朝称臣的龟兹和楼兰屡屡联合匈奴,杀死汉朝使官,抢夺金银财宝。于是傅介子主动请求第二次出使楼兰,在诱骗楼兰王喝醉后在帐中带人持利刃将其杀死。楼兰王在自己地盘上被人斩杀,楼兰的卫士们自是怒不可遏,要将傅介子杀死。但傅介子并没有一丝恐慌,他镇定自若地砍下楼兰王头颅,提着它走到帐外,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话:“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楼兰人听后吓得呆若木鸡,傅介子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带着楼兰王的头颅回京城复命。汉朝文人风华,由此可见一斑。汉朝时的帝王同样有别于后世。汉宣帝曾这样说过汉朝的制度:‘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就如同对待外族敌人的态度,那时黄老之风曾盛行一时,讲究无为而治,不要轻易动用刀兵。然而面对时常侵犯边境的匈奴人,自帝王到大臣,尽皆高举‘复仇’的旗帜,文人们更是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要与匈奴血战到底,满朝尽是主战之风。年大汉雄姿,文人风骨从未折断。即使是在东汉末年战乱不休诸侯纷争之时,汉朝的文人大臣乃至诸侯,都未曾让胡人在汉朝疆域驰骋。这是一个血性的朝代,这是一群充满血性的文人。自汉朝之后,再无一朝的文人能如这般煌煌耀眼,傲骨嶙峋。至宋清时期,文人风骨更是成为绝响。或者说那时候文人差不多已经死绝了,更多只是跪在地上的蝗虫奴仆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