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三就是夏至交节的时间,夏至位于夏季之中,此时斗柄指午,太阳黄经到达九十度,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老话说:“夏至迎青龙,天子掌地中”,是什么意思?“地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夏至有什么含义?
一、龙的生日
虽然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运转,但是人们站在地球上,是感觉不到地球运转的,只能看到日月星辰都在绕着地球运转。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上方,因此北极星是相对静止的,于是人们就将北极星定为天之中心。
北斗星居于北极之侧,日月星辰都在以斗柄的指向而运转,谓之“斗转星移”。所以古人将北斗星和北极星统称为“斗极”,斗柄指东为春分,斗柄指南为夏至,斗柄指西为秋分,斗柄指北为冬至。所以“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建四时,分阴阳,均五行,移节度”。
然而北斗星的斗柄永远指向青龙七宿的心宿,心宿与参宿相对,是青龙七宿的主宿。夏至斗柄指向正南午位,代表着青龙七宿的心宿在正南,正南是先天的乾位,所以叫“飞龙在天”,也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一天,也就是龙的生日。
春分心宿东升,春分三候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秋分心宿西落,秋分三候为:“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因此心宿东升,雷乃发声,心宿西落,雷始收声。所以青龙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越高,降雨就越多。
于是人们就认为龙掌管着降雨,夏至是青龙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候,夏至过后,斗柄的指向逐渐向西偏移,青龙七宿也就开始向西偏移,所以夏至就是龙的生日。人们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都是从夏至中演变而来的。
由于青龙七宿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决定着庄稼的收成,庄稼的收成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等于龙掌管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于是龙就成了很多部落的图腾。古代的天子常自比为龙,就是寓意着自己掌管着人们的生活。
二、天子祭地
青龙七宿的心宿也就是斗柄的指向,夏至斗柄指南,心宿在正南,也就是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候。“心宿”三星分别为:大辰星、大火星和龙星,代表着太子、皇帝和庶子。所以心宿三星即是斗柄的指向,也是天子之位,被称为“天之心”。
夏至是心宿在天空中位置最高的时候,也是即将向西偏移之时,心宿偏西也就是皇帝偏西,龙星偏西。夏至代表着阳气上升的顶点,夏至一阴生,阴为大地,所以天子在冬至祭天,夏至祭地。
三、寻找地中
夏至是古人以“立杆测影”之法,最早测出的节气之一,《周礼》中说:“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所以“立杆测影”其实是为了找出地中之位,也就是大地之中。《孟子》说:“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意思就是天子要坐于地中之位,以掌管天下,而地中之位就是通过“立杆测影”的办法找出来的。
中午之时,人们在水平地面上立一根八尺木杆,谓之“南表”,然后在“南表”的影子末端立一根木杆为“中表”,再以北极之位立“北表”,当三表的影子成一条直线时,就是子午之正位,也就是正南正北之位。
在春分和秋分两天,以同样的方式测出正东和正西之位,东西和南北连线的交叉点就是“地中”。所以“地中”也就是太极点,是天地、四时、风雨、阴阳的交会之处。《荀子》说:“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地中者,为四方九服之中也”。
所以“地中”就是大地之中,与“天之中”相互对应,也就是天地之中。在古人眼中,天空就像是倒扣的半圆,大地就是平整的四方,也就是说天空和大地是一个合围的半圆体。如果把这个半圆体翻起来,就是外圆内方的形状。
外面的圆圈就是天空的边缘,中间的四方就是大地,四方的中间就是“地中”。四方与圆圈相连之处就为“天涯”,四方之外的四个空缺之处就为“海角”,谓之“天涯海角”。以地中之位又分出了八个方位,谓之“四海八荒”。
因此“地中”就是太极点,是方位的起始,没有中心点,也就没有东南西北。但这个中心点可大可小,在天为应龙,在地为土中,其特点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应龙管四象,“地中”掌八方。土生木火金水为四象,木火金水合而为一就是土,谓之“四象归一”。
所以“地中”代表着万物之始,“中”就是“道”,即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之本。在天为心宿,心宿也叫商宿,其分野之地在商丘,商丘就是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地,就为地中。因此夏建都于西,商建都于东,西周起于西,定都于洛阳,为天下之中心。
正如“何尊”上所说的“宅兹中国”,“中”字博大精深,可大可小,能潜能显,掌八方,管四象,为天地之中。所以心宿与地中相互对应,一天一地,为天下之中。夏至心宿在正南,是龙的生日,也是天子之日,天子掌管地中,也就是掌管四海八荒。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